图为:神农架林区红坪镇街景一隅
图为:神农架荣膺世界自然遗产
图为:游客探访神农架大熊猫
图为:2016神农架两岸大学生自行车挑战赛
图为:神农架V+富锶饮用天然水
图为:神农架生态酒
图为:神农架滑雪引爆冬季旅游
湖北日报讯 撰文:张珊珊 图片由神农架林区宣传部提供
2016年,神农架林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咬定转型发展不动摇,狠抓工作落实不松劲,全力推进“点题作业”“难点攻坚”“一线落实”,林区保护与发展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5%,特别是接待游客和旅游经济总收入都增长了25%,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不仅如此,2016年,神农架品牌创建再获佳绩: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冠王”;启动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湖北首家、中国第二家“国家公园”试点单位;大熊猫馆建成开放,实现“大熊猫回迁神农架”。2016年,神农架项目支撑全面发力:关乎神农架长远发展的高速、高铁项目顺利推进,神农架机场与海航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康帝山泉水、劲牌神农架酒业两个亿元骨干企业正式投产。
A
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6年7月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代表对神农架申请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进行了认真审议和表决。会议宣布:中国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神农架继1990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2013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后,获得的第三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级头衔。至此,神农架成为中国第一个集人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及世界自然遗产的“三冠王”殊荣的地区。
B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
2016年5月14日,神农架获批成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6年11月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继青海三江源之后成立的第二个国家公园管理局。它标志着“九龙治水”体制已经打破,神农架的保护与管理步入国家公园时代。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神农架继行政建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将围绕“权责划分更加明晰、功能区域深度优化、稀缺资源科学保护、资源管理更加高效、保护成果纵深延展、社区发展持续和谐”六大改革目标,解放思想、深度探索,坚持分级分区、扁平管理,承担起1170平方公里试点范围的自然资源管护等职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神农架国家公园改革经验”。
C
大熊猫重返故地定居神农架
神农架曾是大熊猫生活的乐土,据记载,清朝时期曾有大熊猫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花熊”。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神农架红坪地区发掘出熊猫骨骼不完全化石。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至清光绪年间,神农架大熊猫绝迹。
“100多年前,因自然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大熊猫在神农架绝迹。今天,我们已重新具备了好的自然环境和保护条件,可以接大熊猫回家了!”2016年10月2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两只成年大熊猫“奥运”和“韵韵”,在专家悉心护送下安全抵达神农架官门山景区内的大熊猫馆。
随着“奥运”“韵韵”的到来,古老而神秘的神农架,再现大熊猫酣睡竹林间、戏水山涧下的自然景观。
D
全域旅游发展呈现新态势
2016年,神农架按照“全域景区、花园城镇、美丽乡村”的思路,提升西南一线,打造东北一片,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交通无缝对接综合体系基本建成,大九湖湿地公园实现封闭管理和全公交化换乘运营。“花园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
围绕“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成功举办“两岸大学生自行车挑战赛”“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百度旅游目的地峰会”“涵养文化长江神农架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央视媒体、凤凰网、自媒体上都加强了宣传力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神农架”的宣传口号深入人心。接待游客和旅游经济总收入增长25%。
E
“保神”高速“郑万”高铁开工建设
2016年,保康至神农架高速公路——“保神”高速开工建设,这标志着神农架将结束没有高速的历史,同时也意味着我省县县通高速的“最后一公里”工程即将被打通。“保神”高速项目起点位于襄阳市保康县,与保宜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神农架林区阳日镇,与G209复线相连,神农架境内5.292公里(占主线里程12.33%)。“保神”高速既是高速路,也是旅游路,在项目设计中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注重服务区与景区景点相结合,社会治安站所等基础设施与公路、铁路换乘点相结合,按照打造“湖北最美高速”的理念启动“保神”高速项目建设。
“郑万”高铁在神农架新华镇设站,境内全长17.8公里,包含两隧一桥一车站,预计工期为5年。“郑万”高铁神农架站将秉承绿色保护环保的设计理念,以努力建成企业、地方、群众三方和谐共荣的高铁项目为目标,服务林区百姓,提升林区旅游硬实力。
F
精准扶贫措施有力
2016年,神农架林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整合各类资金3亿余元,组织100余个企事业单位、2000余名干部职工投身精准扶贫。48个扶贫搬迁点加快建设。大力实施“5312”产业扶贫,新增茶叶、蔬菜、中草药、小杂粮、干果基地各1万亩,发展中蜂3万群,培育种养大户1000户,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人。实现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和资助政策全覆盖。
坚持“双周战情会商”“双月进位考评”“20%难点前移”,强化“过程用力”,完成355户、1061人易地扶贫搬迁,实现7个重点村脱贫出列、2261户6415人脱贫销号。
G
生态产业逐步壮大
神农架充分发挥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度推进旅农林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3.7%。引进劲牌公司、康帝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实施农林产业“一品一企一策”扶持计划、市场主体增量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农林企业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发展专业合作社174家、种养大户619户、科技示范户830户。
建成4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生态酒、富锶水、百花蜜、山野菜、中草药、云雾茶等产品特色鲜明,一批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金奖农产品”称号。神农架盘水生态产业园区农林特产与旅游商品产业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成为林区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