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游客山间看蝶飞蜂舞学子野外探植物奥秘 神农架“旅游+”不一般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09:58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翟兴波 通讯员赵贝 喻玲

7月的神农架,不只是爽凉怡人。

身临峭壁,看蜂蝶寻蜜;穿越林海,研神农学问;观摩生产,品醇香酒酿。神农架,除了避暑林海湿地,还有体验游、研学游、工业游等一系列创新旅游产品。游客一次游览,就能体验“多面”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构建“旅游+”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从花朵到蜂蜜:体验“甜蜜”之旅

昨日上午,40余名武汉游客来到神农架松柏镇。他们不只是爬爬山、看看景、拍拍照,而是专门到八角庙村养蜂基地,开启一段“深度”体验游。

穿过一片清怡的林荫,他们站在一面峭壁前,几十口蜂箱悬挂在岩上,阵阵清风拂面,蜜蜂嗡嗡声悦耳畔,馨香的百花蜜沁人心脾。他们拿出手机,把眼前的美景“秀”到朋友圈。

“这是中华小蜜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它们生产的蜂蜜保留着中国‘土著’蜜蜂的特殊品质。”神农架林区蜜蜂天堂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柏泉说,该公司摸索出“神农架甜蜜之旅”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从花朵到蜂蜜”的“甜蜜旅程”,半年就有1.8万余人次参与。

拿起割蜜刀,把最新鲜的蜂蜜连带着蜂巢一起从养蜂桶里取出来,然后现场品尝新蜜,并到生产车间观看蜂蜜加工。整个过程,养蜂人和蜂蜜公司从不提“买蜂蜜”,但是体验之后,会有七成游客产生兴趣,主动购买。

“通过‘体验’卖出去的蜂蜜,占到年销售量的五分之一,达500多万元。”陈柏泉说。

从台湾到神农架:“研学”林海课堂

“你看它的头,有两个尖角,形状很奇特、很酷。”LED台灯下,来自台湾清华大学(新竹)的大三学生苏西炳,正在观察一只角蝉标本。作为本次武汉大学野外实习的交流生,来神农架研学,他充满好奇。

7月6日,来自武汉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新竹)、台湾台南大学的145名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生,走进神农架原始森林,开始野外考察之旅。

为期9天的野外之旅,他们按海拔高度依次穿越天生桥、官门山、天燕、大龙潭、小龙潭、神农顶等区域,直观了解神农架的动植物资源、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及空气微生物等,完成对200种植物、20个目的昆虫及常见鸟类的认知。

研学游既是旅游产品的升级服务,也是教育服务的分支产品。神农架林区旅委主任冯威介绍,神农架凭借特有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生态系统等,已成为国内外研学游的热土。

从旅游到全产业:“旅游+”推进产业融合

一只小蜜蜂飞到山顶采蜜,再飞回蜂箱产蜜,最后变成一罐百花蜜;一粒高粱从地里长出来,再拉到酒厂,最后酿成美酒;还有松子、猕猴桃……从花蕊、田地、森林,直到工厂和餐桌,在神农架,都和旅游相关。

“再过30天,游客到公司可以自己动手,做一瓶‘自己的酒’。可以当场带走,也可以存进酒库,什么时候需要就快递给游客。”神农架生态酒业公司董事长刘庭林说,将游客请到生产车间观看酿造流程,还请农民看自己种的高粱如何酿成酒,“这既提升了游客信任,又提振了农民信心,一次旅游,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业都串联起来了。”

神农架林区区长李发平表示,不能再停留在靠景点景区卖门票“吃饭”的层面,神农架正围绕“旅游+”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步伐,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嬗变。

【责任编辑: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