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虾稻领头 潜江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9日15:39 来源: 潜江新闻网

潜江新闻网讯 (记者 李理)刚刚过去的首届“农民丰收节”,让迅速富起来的潜江农民引发关注--数据显示,我市虾-稻产业直接帮助8000多贫困人口脱贫,潜江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市。

今年来,潜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袤农村地区呈现产业兴、人心聚、乡村美的喜人景象。

高位推动 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地?今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先后8次专题研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迅速启动并取得成效。

围绕潜江实际,市里聘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编制潜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了我市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推进路径和具体部署。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潜江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动,将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提出到2022年,分年度共规划农业产业发展、田园综合体、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292个,计划总投资额937亿元。

一系列具体行动就此展开:今年,潜江与国家开发银行就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实施战略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授信120亿元支持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潜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市“三乡”工程基础数据摸底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全市各地闲置宅基地4929户,闲置住房5204套,闲置农用地344亩,闲置集体资产1533间(其中:闲置办公室337间、闲置学校教室等730间、闲置厂房466间),村集体闲置资源3246亩(其中闲置耕地455亩、闲置水面1502亩、闲置林地331亩、闲置荒地958亩),在外能人661人。

做实方案。潜江出台《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潜发〔2018〕1号)。市委1号文件细化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完成标准,倒排了工期。

科学规划、深入调研,潜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路愈发清晰:聚焦绿色发展、聚焦特色产业、聚焦生态资源--围绕特色优势、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潜江路径”。

虾稻领头 产业兴旺

说起潜江特色,小龙虾当仁不让。在农村,潜江做大做强虾稻特色产业,让不少农民奔上小康生活。

金秋飒爽,9月28日一大清早,在渔洋镇江岔垸万亩虾稻共作基地,虾农聂万喜正在虾稻田里忙活,脸上不由地洋溢出丰收的喜悦。

“今年‘二季虾’的价格都是30多元钱/斤,比春夏季的价格整整翻了一倍!”聂万喜告诉记者,“二季虾”4月投苗、9月捕捞,生长周期长,肉质饱满,绝大部分的个头都达到了特级虾标准。

今年第一年养虾的聂万喜表示,虽然现在虾的价格高,但为了来年的好收成,他打算将池里的部分虾留下作明年的种虾。

今年除了两季虾的好收益,聂万喜的30亩虾稻田里,还将于10月收获一季稻谷,他告诉记者,今年他这虾稻田每亩有过5000元的纯收益。

减肥50%以上、减药50%以上;亩平产虾170公斤以上、水稻600公斤;亩平纯收入6000元以上……18年来,从研发“虾稻连作”,到升级“虾稻共作”,潜江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遍布全市65万亩农田,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养殖户户平增收16000元。

一只虾、一袋米在不断向外扩张版图的同时,已然成为撬动潜江乡村大振兴的有力杠杆。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虾-稻产业为抓手,坚持虾稻、稻虾双轮驱动,既保住国家的“粮袋子”,又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同时,潜江今年围绕“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办试点,结联盟,提品质,搞营销,“潜江虾-稻”品牌越做越响。

如今,粮食稳产、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市建成虾-稻种养殖的完备产业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17年,潜江市小龙虾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30亿元,加工出口占全国的60%,出口创汇1.5亿美元,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了第一话语权。

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做强虾-稻产业的同时,潜江还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紧紧抓住潜江大豆、潜半夏、果蔬等特色产业,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努力探索具有潜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改革创新 集聚人心

在潜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带着知识和技术回到农村创业,为农村发展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市场观念和创新活力,他们已经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主力军。

“潜江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优渥,非常适合水产养殖。”4年前,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刘金成,放弃正大集团的高薪工作岗位,选择来到熊口管理区马长湖办事处,成立潜江克广水蛭养殖合作社,正式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刘金成为了净化水质、调节淤泥质量,将自己擅长的培菌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从2014年开始养殖宽体金线蛭到2016年养殖小龙虾,他年年增收,仅2017年,他就收获纯利60多万元。

此外,他还搭建起大学生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建立了“市场主体建设+市场运营+政府支持+创业者”的创业孵化模式,希望利用共享平台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志向的青年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盘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大量像刘金成这样的有志之士涌入潜江乡村,潜江也主动作为,在2017年,成立章华田园综合体,不仅为加入的创业者提供免费耕作的土地,运营方还为他们找市场。共享设施、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在这座田园综合体里,已吸引来近10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

潜江还抢抓国家“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试点机遇,创新建立“政府+企业+供销社+农户”农政企联合新模式,落实“三乡”工程部署,成功引进“市民下乡”主体20人,“能人回乡”主体95人、“企业兴乡”主体30个,完成投资13.6亿元。

“打工不如回家、回家最好养虾,养虾见效快、老婆跟着来。”这是潜江农村口口相传的顺口溜,也是潜江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红艳的龙虾、金黄的稻谷、饱满的大豆、油绿的西兰花……金秋时节,潜江特色农业大丰收,农村居民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大行动计划”…… 潜江乡村环境不断改善,乡村“颜值”不断刷新。

且看金秋的潜江大地,潜江人用勤劳的双手喜获丰收,一幅恢弘的乡村振兴画卷已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周婵】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