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今天,神农架“林博士”郭永兵入选10月中国好人榜!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9日15:39 来源: 神农架报社

  中央文明办今日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

  中共党员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副总工程师郭永兵荣登榜单

  他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今年5月份他还曾被评为“荆楚楷模”

  “神农架上,为爱珍稀留博士;

  博士团中,遍传科技作神农。

  横批:情系大山。”

  这幅楹联是“甘为林区献此生”的

  “林博士”郭永兵的真实写照。

  曾经高校“林博士”

  走进林区作“神农”

  不久前,他还曾被评为“荆楚楷模”

  泥腿爬山7年不辍

  他说:“神农架是我一直寻找的城……”

  接下来快随小编一起

  了解一下郭永兵的故事吧!

  向下箭头分割线GIF动态

  林博士

  深林莽莽,松涛阵阵。

  花满坡,果盈枝,

  蜂声入耳,露沾衣襟。

  ▼

  郭永兵查看湖北海棠生长情况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郭永兵,经常“失联”在这一片原始森林里,这个大学里的“林博士”,已经在神农架爬坡攀树7年多。

  每天爬山?寻花问树?经常失联?郭永兵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近日,记者随他一起,穿林过水,寻访大山深处的蜜源花香。

  寻花问树:最想摸清神农架植物“家底”

  晨曦穿透层林,光线照在枝叶上。

  一人高的木棍是郭永兵爬山的好帮手

  初夏的上午7时,趁着温度不高,46岁的郭永兵出门了。拄一人高的木棍,拨开齐腰深的杂草,郭永兵攀着树枝和藤蔓带队往山上走,雨后的泥土松松软软,每一脚都会打滑。

  山路难行,为了最大程度减轻重量、腾出空间,郭永兵几乎不带食品上山,吃饭没准点,更多时候,三顿并作两顿吃。手机、《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和《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画册,是他黑色斜挎包里的必备物品。

  湖北约有古树名木70万株,其中神农架就有62万余株,占全省总数的80%以上,但长久以来,很多珍贵资料却未能有效存档保留。

  “去年11月,神农架第二轮古树名木外业调查工作结束,我琢磨着参照手册,将神农架古树名木资料整理归类,系统汇编成册。”站在黄杨树下,郭永兵抚摸着古树苍劲的枝干,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

  穿林趟溪,记者跟随郭永兵寻访蜜源花香

  跨过由5根木头搭成的简易木桥,郭永兵惊喜地俯下身子,拨开掩映着的杂草,对准一丛有着椭圆形叶子的植物,拍下照片。

  “这是散斑竹根七,因其根茎色黄如金,又叫黄金七。”郭永兵说,深山没有信号,带手机的唯一目的就是拍照,记准植物位置,等结种子时再来收。他还会通过一些伴生植物来判断植物方位,“比如,扇脉杓兰常在松类、栎类树林下有较厚的腐殖土的地方生长。在千家坪,其周围常有宽叶子的虾脊兰伴生。”

  郭永兵的QQ空间里建有一个相册,专门记录神农架的一草一木。他想要记下的,是整个神农架的绿色家底。

  离家进山:从江汉平原到华中屋脊

  郭永兵“进山”之前是长江大学的一名老师,有“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离妻别子来到神农架,是一种绿色情怀支撑着他。

  2011年,郭永兵报名湖北省首批“博士服务团”,远赴神农架基层挂职服务。儿子在荆州读初三,正面临升学路上的第一道“坎”。

  “把假期攒起来,半个月回一次家。”这句承诺,总难兑现,儿子大学都快毕业了,郭永兵却在神农架当起了“留级生”。

  “我不想只作神农架的一个过客,我更愿意在林区裂变式发展的洪流中,注入自己的青春、热情和智慧……”日记中,郭永兵吐露真情。

  郭永兵向记者介绍神农架中蜂保育基地

  郭永兵不是一个人进的大山,他还带来一个“博士团”。郭永兵积极架设桥梁纽带,促进神农架基层单位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推动神农架林业科技研究所与省林科院、国家公园管理局申办研究生工作站,合力培养研究生。

  “钻进这大山里,只是做科研吗?”郭永兵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疑问,作为一个“植物博士”,科研可以有很多种做法,为什么要来神农架,来了神农架还可以做更多的事吗?

  郭永兵在一次次爬山趟水、寻花问树中找到了答案。“这里的老百姓需要帮助,需要技术,如果绿水青山不能变成金山银山,再好的生态环境也不能长久,因为每个人都想过好日子,都有向资源要钱的原始冲动。”郭永兵说,要让绿色变成财富,神农架独具优势,“择一城终老,我愿将此生付林区!”

  种花引蜂:助力山民脱贫致富

  郭永兵此次爬山的目的,是要将20公斤党参种子,运到神农架千家坪中蜂(中华小蜜蜂)保育基地,然后播撒到周边林地里。

  郭永兵查看中蜂繁育情况

  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达91。1%,林间分布着1000余种蜜源植物,且药用植物居多——上山寻找种子,也是郭永兵的重要工作。

  8万神农架人正搭着“绿色发展”的快车,发展绿色经济、林下经济、花样经济,在树林下找钱,在花草间求富,郭永兵的“植物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郭永兵这几年的“富民”尝试,让他发现许多老百姓有一些旧思维束缚。比如“蜂王每年要换一次”“蜂箱附近要放盐水”“核桃树要定期修剪”等等这些常识,都要反复跟农民讲。

  为此,郭永兵创建“神农草木”微信公众号,每到一处,就推荐农民和村干部关注,他会不定期将养蜂和中药材种植疑难问题整理发布,让农民了解学习。

  临近中午,郭永兵爬上了一棵十几米高的树,他要把分蜂时“逃跑”的一群蜜蜂“收笼”,“当然要借助梯子,原始森林树干太滑,徒手可不好爬。”郭永兵笑着说,这只是一棵“小树”,爬二三十米高的树也是常态。

  除了养蜂,核桃、板栗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绿色收入”。

  “以前,神农架的核桃树都处于荒野状态,村民不修枝不锄草,任由其野蛮生长,每年结果就采,产量很低。”实地考察后,郭永兵告诉村民们:“核桃树要修剪枝条,果实才旺。”

  郭永兵向记者演示收蜂笼使用方法

  按照郭永兵的意见,村民对核桃树进行修枝、嫁接,情况好转。正是这种被需要感,支撑着郭永兵扎根神农架。

  “有些知识我们觉得毫不起眼,但简单一句话,却能给老百姓带来大改变,这是很有成就感的。”郭永兵说,山上已撒满花种,风过坡暖,花开蜂舞时,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袁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