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武汉城建频频为树“让路” 新华路改造留住400多棵树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5日04:40 来源: 长江日报

新华路沿线的施工,并未对路旁的行道树造成影响

台北一路路中树

东湖风光村路中树

武昌区临江大道武汉音乐学院路段路中树

眼下,新华路解放大道至发展大道长约4公里的路段,正在进行综合改造,原计划要移栽的466棵大树,在各方努力下,有425棵得以原地保留。这是武汉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为大树“让路”变成“路中树”景观的一个最新案例。

近年来,市园林和林业部门格外重视与城市建设发生“冲突”的每一棵树木,在保护生态景观,保留城市记忆的理念下,对需要为城市建设“让路”的树木,每一棵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严肃对待,能保则保。三镇街头,出现了许多令人眼睛一亮的“路中树”。它们像一道独特的风景,出现在市民的视野中。

武汉街头有哪些“路中树”?它们现状怎样?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新华路400多株树被保留

栽种于上个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繁茂的香樟,不仅能在炎热的夏季为市民遮阴,也成为新华路最亮眼的道路景观。

新华路处于武汉中心地段,人流量和车流量巨大,而原来的非机动车道是在机动车道上用护栏隔出的一条通道。从科学规划和交通安全角度考虑,此次综合改造将原来较宽的绿化带拆分,在机动车道和绿化带中间增加一个侧分带,划出专门的非机动车道。让非机动车和行人都有各自的慢行空间。按照最初的改造方案,原来绿化带中的466棵乔木需要移栽,包括胸径为26—35厘米的香樟76棵、胸径为35—40厘米的香樟107棵,银杏、栾树、桂花、梧桐树等其他树木283棵。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道路断面经市规划局通过后,在设计阶段,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就详细设计方案征求市园林和林业部门的意见。由于原方案需要移栽的大树过多,所以园林和林业部门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沟通之后,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方案优化,通过局部偏移和线型调整,最后将大树基本保留下来,从而维持了原有道路的风貌。

市园林和林业局建设处相关工作人员说,在合理规划,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他们对部分道路口的转弯半径适当压缩,部分非机动车道适当缩窄或稍微弯曲。最后确认,由于天桥建设和道路口转弯半径不得不移栽的树木总共只有41棵。除此之外,在园林和林业部门建议下,新建机非隔离带的宽度,也由原来的1.5米调整至1.8米,为以后新栽乔木预留正常的生长空间。

为树让路,武汉很早就有

汉口台北一路的一棵大枫杨树,是武汉较早出现的“路中树”。4月23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这棵伫立在马路正中间的树有四层楼高,为了保护它,相关部门为它建设了一个近似菱形的较高花坛,并在周边画上了单黄线。最近又将花坛改造成视线更加通透的低矮长方形。住在附近的刘爹爹说,这棵树大概种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本来是在人行道上,上个世纪90年代末道路要拓宽,住在附近的一位民主人士写信给相关单位,呼吁保护树木,所以,这棵原本要被砍掉的树木,最终得以幸存下来。

由于曾在夜间发生过多起车辆撞树的事件,对于这棵树的去留,还一度引发过争议。最后公安交管部门在花坛的两端设置了反光标识,以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东湖风光村也有一棵“路中树”。这棵大樟树不仅是交通转盘,还是市民们非常熟悉的城市地标。打的只要说到风光村“一棵树”,几乎没有的哥不知道。

这棵需两人合抱的大樟树,位于东湖南路、东湖东路和卓刀泉北路相交会的三路口,在路中心形成一个天然环岛。路中间每天有交警指挥交通,车辆基本能正常通行。

武昌区临江大道武汉音乐学院路段,两棵老枫杨树留在了路中央,道路特意“扭了一下腰”;汉口惠济四路路口,在靠近人行道的斑马线边,一棵胸径约40厘米的大法桐“拔地而起”,树干离马路沿相距约30厘米,供骑车市民右转弯。为了保护大树,并防止车辆撞到它,树下同样建了花坛,并设立了刷有反光漆的交通护栏……

保护大树有一道坚固防线

在市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王祥看来,行道树是城市绿化的骨架,保护好行道树,不仅能使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保持稳定,在炎炎夏日,还能为市民们撑一片阴凉……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显示,移栽、砍伐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的树木不足五十株的,由市绿化主管部门批准;五十株以上的,由市绿化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对申请移栽、砍伐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的树木五十株以上或者城市道路、公园绿地以外的树木一百株以上的,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征求公众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

王祥称,近些年,道路为树木“让路”的例子越来越多。

2017年,汉口兴业路百步亭路至解放大道段改造升级。原来兴业路路面较窄,仅够一辆车通行,沿线不规则种有180棵法桐、水杉等树木。其中,法桐均为树龄20年以上、直径45厘米以上的大树。按照常规设计,路由一车道拓宽至四车道,这180棵树都得移走。经相关部门沟通协商,方案最后进行了调整,原有的树木被保留在道路中间,划分出一个隔离带予以保护,实在避不开的,就现场移栽到道路中间的分车带。因此,这两条路也形成了“隔离带在路中间,大树在隔离带中间”的独特“路中树”景观。

还有正在进行的左岸大道和右岸大道改造,左岸大道江汉关至汉正街路段,原本打算将道路拓宽,后来考虑到道路两旁有树龄六七十年的大法桐,如果道路拓宽,这些大树都将不保。最终,改造方案调整,维持现有四车道,只有局部条件许可的路段形成五车道。

“虽然将大树完全保留不现实,但是我们会将大树的保护作为第一考虑,尽最大努力争取大树保留的可能性。”王祥说,保护大树不应只是园林和林业部门的责任,而应是一座城市共同的责任,这一理念正成为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共识。

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