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 青春争渡 第45届武汉7.16渡江节今日举行
青春渡方队第二次试渡顺利抵达终点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渡江,武汉人共同的青春
两次抢渡均亚军
武汉姑娘渴望夺冠
“今年外籍选手也挺多,我还是蛮有信心的,已经拿了两次第二了,今年肯定是想拿第一啊!”
18岁五次横渡
准大学生游起来蛮开心
“从14岁起就开始参加渡江节,去年第四,前年第九。渡江嘛,我感觉游起来蛮开心,还能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增加下体能。”
最小选手是学霸
网络自学游泳有信心顺利上岸
13日试渡状态一直都很好,15日下午跑到图书馆呆了一下午,看书放松。“我肯定可以顺利上岸。”
第45届武汉7.16渡江节今日举行 看中外勇士中流击水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勇 实习生 蒋一涵)这一天,是武汉人传统的体育节日;这一天,武汉是全国游泳爱好者的胜地,是全国游泳健身周的主会场。2019年“与军运同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第45届武汉7.16渡江节今日上午举行,2500余名勇士将横渡长江、中流击水。
今年的渡江节继续分为抢渡长江与横渡长江两个环节。作为最具观赏性和刺激性的抢渡赛,近年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界的高手参与,经过14日的抢渡测试赛,最终来自15个国家的53名选手获得参赛资格,他们将从武昌汉阳门下水,抢渡约1800米的距离,在汉阳南岸嘴登陆。
在横渡长江方面,来自全国的2470名渡江健儿将组成35个方队,同样从武昌汉阳门下水,他们将横渡接近6000米的距离,在江中排成整齐的阵型,最终在汉口三阳广场登陆。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渡江节无论是抢渡还是横渡都颇具看点。抢渡赛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53名选手中,其中28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开水域的高手,包括首届武汉水马冠军、意大利选手马泰奥·富兰。横渡方队中,既有首次组建的青春渡方队,也有多次来汉参加渡江的南昌方队,以及颇具特色的与军运同行方队、武汉公安方队等。
最佳观赛点
随着长江主轴首个城市阳台主体完工,武昌中华路城市阳台将成为全览渡江参赛人员最佳的地点。渡江节组委会提示,武昌汉阳门、汉阳南岸嘴以及汉口三阳广场是最佳观赛点,但是也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长江日报记者李勇 实习生蒋一涵)
交通管制
7月16日6时至12时,临江大道(彭刘杨西路至中华路)、民主路(临江大道至解放路)禁止机动车通行。
上午7时开始,交管部门将对武昌汉阳门、汉阳南岸嘴、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三个现场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长江日报记者王刚 谢冰林 通讯员武龚萱 饶威 实习生郭文婕)
天气提醒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今日武汉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在25℃~33℃,偏东风2到3级,对于渡江活动来说较为适宜。
参加渡江节的选手需注意做好补水防晒工作,前往观看渡江活动的市民也需做好防暑防晒。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范佳昕 通讯员陈声超)
图为:今年的武汉国际渡江节选手名字墙
图为:去年的武汉国际渡江节上,横渡选手下水资料图片
图为:曹天然和赖巍岸
楚天都市报记者邓鹏伟
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首次畅游长江,并写下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同年6月,武汉举行首届横渡长江竞赛。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最后一次畅游长江,游程近15公里,用时1小时零5分。从此,“7·16”被确定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
从1956年至1992年,武汉共举行26届横渡长江游泳竞赛。1993年,武汉首次举办国际渡江节,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此后,因汛期抗洪抢险任务重,渡江活动中断4年,2001年恢复举办,到今年已是第45届。
目前,武汉渡江节是国内举办届数最多的赛事,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泳健儿慕名参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历史为何是7月16日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对于家门口的这条大江,武汉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在武汉,渡江的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宋代。当时,每逢盛事,武昌城下,常有善泅健儿结队成群,手挚五彩旗,出汉阳门,搏击长江,顶风踏浪如履平川,或打鼓泅,或踩水,或扎眯子,两岸观者如潮,欢声雷动。这是各种文献史料中,目前能够查到的武汉人搏击长江的最早历史。
民国时期,武汉民间节日嬉水夺标活动形成传统。到上世纪30年代,全市性的小型横渡长江竞赛活动初具规模。
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首次畅游长江,之后乘兴写下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成为武汉举办渡江活动的强大动力。
同年6月24日、30日,武汉市分两批举办首届横渡长江竞赛。从此,横渡长江活动成为江城传统,但举办日期并不固定。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以73岁高龄,在武汉最后一次横渡长江。之后,“7·16”被确定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
1993年,武汉首次举办国际渡江节。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组成武汉渡江史上第一支“国际方队”。此后的历次渡江活动,都带着国际范儿,武汉渡江节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世界。
影响从武汉游向世界
武汉国际渡江节的起点,位于武昌的汉阳门。今日,这里又一次成为吸引世人目光的焦点。
来自英国的Tim Gibert,是被武汉渡江节吸引的众多外国人之一。昨日,他来到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的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领取了渡江节装备。他介绍,他来中国5年多,其中3年多在武汉生活。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张英博。“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希望在中国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生活,增加阅历。我认为渡江节是武汉市最有名的活动。为了横渡成功,我参加了很多次训练,方阵的队友对我帮助很大。我希望能够独立游完,可不想被人‘捞’起来哦!”说完这句话,张英博哈哈大笑起来。
武汉渡江节越来越有国际范了。参加今年抢渡赛的99名选手中,31人是外籍人士,占总数近三分之一。他们来自14个国家,渡江节的影响可见一斑。
江城因水而名。“到中流击水”体现了武汉人乘风破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武汉渡江节是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而有序的赛事组织、后勤保障,让渡江节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灵动、隽永的名片。
传承搏浪代有后来人
作为国内举办届数最多的赛事,武汉渡江节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狂欢盛宴。而这盛宴的主人,无疑是那些搏击长江的弄潮儿们。
77岁的曹天然老人,一生与长江为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就开始渡江了。为什么要渡江?作为一个武汉人,身边有这么好的游泳条件,如果不会游泳,脸往哪儿搁?!”
昨日清晨6时许,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曹爹爹刚刚游完上岸。“每天不游一下,就感觉缺点什么。”他说。
说起武汉渡江节的变化,他有着充分的发言权:“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组织严密,非常规范,观赏性也大大提高。作为武汉人,渡江节越办越好,我觉得很自豪!”
与曹爹爹一起晨游的,还有一名高中生。他叫赖巍岸,今年16岁,就读于武汉中学。赖巍岸告诉记者:“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到江边,把我泡进江水里。我游泳快10年了,参加了四届渡江节。渡江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曹天然和赖巍岸,这一对没有血缘的祖孙,让记者见识到了武汉人对长江的热爱、对搏浪的激情。这种传承,正是武汉渡江节蓬勃发展、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
如今的武汉渡江节,越来越“高大上”。汉阳门边的入水处,修起了观景台。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与临江大道交会处的中华路城市阳台,是武汉长江主轴首个城市阳台。在这里,武汉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尽情欣赏游泳健儿搏击长江的英姿。
日历标签
1966年7月16日,73岁的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地点在武汉。从此,“7·16”被确定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1993年起,每年7月16日被正式确定为“武汉国际渡江节”。
历届渡江节之最
【最温馨】
1996年第30届武汉渡江节,77岁的晁婆婆带着五个儿子、五个孙子、一个重孙参加。他们举着“四世同堂”的牌子畅游长江的场景,成为武汉渡江史上的佳话。
【最艰难】
2010年武汉渡江节举行期间,长江水流均速达1.59米/秒,尤其是长江大桥2号桥墩处,流速更是高达2.26米/秒。选手们需要付出更多体力对抗湍急的水流和漩涡。搏浪长江,击水中流,这正是横渡长江的最大魅力。
【最牛人】
武汉小伙江欢生长在长江边,他不仅水性了得,也深谙长江武汉段的地理和水文情况。在2010、2011、2012年的武汉渡江节上,他连续三年蝉联冠军。
【最激烈】
2015年武汉国际渡江节群星云集,参赛选手有前奥运会100米蝶泳冠军、瑞典选手拉尔斯·弗洛兰德,前奥运会100米蛙泳冠军罗雪娟,“亚洲蝶后”、世界冠军周雅菲等。最终,瑞典选手西门·涂菲克·万娜、德国选手艾琳·戴娜分获个人抢渡赛男女组冠军,打破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垄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