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环卫压载工烈日下4小时压缩垃圾200吨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1日20:23 来源: 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楚天都市报记者卢成汉 摄影记者萧颢  实习生段琰枢 通讯员赵志宏

兴许,你随手扔的垃圾,就到了他们的手上,他们离又脏又臭的垃圾如此之近。

顶着烈日,这样一群人将垃圾经过收集压缩后,送到专门的处理场处理,留给市民清新的空气和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前日,硚口区长丰垃圾转运站48岁的环卫压载工张济利,手持一根一米多长的铁钩,在压缩车和铲车的配合下,将站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在他的身上,散发出难闻的味道。

每天一人“耙”垃圾200多吨

长丰垃圾转运站是硚口区唯一的一个垃圾转运站,全区11个街道的垃圾都会运到这里来进行垃圾处理,日压缩垃圾600吨。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司机便开车去到各个街道收一次垃圾,一些垃圾运输车没有压缩装置,便需要通过转运站,将垃圾压缩后装载,送往垃圾焚烧场,垃圾压载工应运而生。

前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记者走进垃圾转运走,空气中散发的气味让人想吐。

这时,一辆垃圾压缩车开进垃圾场。戴着草帽、口罩、着长袖的张济利手持一根1米多长的铁钩迎了上去。

在他的前方,有一些堆放的垃圾,他的工作,就是当铲车将垃圾铲到压缩车车箱时,及时摁下按纽,让压缩车将垃圾“吞”进肚子里,然后自动进行压缩。

“如果不经过压缩,一台车只能运七八吨,压缩后,可装下12吨。” 张济利说话的时候,不停地用铁钩,“勾”掉挂在压缩车上的垃圾,“不把它们弄下来,一不好看,二容易掉在马路上,影响环境。”

“好了,车子吃‘饱’了。”张济利说着,就摁下了关闭车箱后盖的按纽,“铲车铲了24斗垃圾,经过压缩后,有12吨了。”

张济利说,这个转运站有6名压载工,分两工轮流作业。平每天要压缩垃圾600多吨,每人平均一天要处理200余吨。

在这里几乎都有皮肤病

趁着间隙,张济利喝了几口水,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滚落。

记者这才发现,他的脸部和颈部都有皮肤过敏的症状,不乏一块一块深紫色的疤痕,“旧疤没好,新疤又来。”

原来,挖机将垃圾倒进压缩时,垃圾中的污水不时溅到脸上和身上,由于穿得少,天气热,容易染上皮肤病。“有时脸上和身上出现瘙痒,不敢轻易抓。”张济利说,只能涂抹一点皮炎平来进行缓解。

垃圾转运站,滋生蚊虫,虽经消杀,也然存在。一旦遭到叮咬,也容易形成皮肤感染。为了防叮咬,他只好手膀套上长袖。

“我们几个压载工,几乎都感染皮肤病,只是轻重不一。”张济利说,大家从未当过什么大问题,去医院治疗,都是自已买药擦拭缓解。

鼻子“失灵”闻不出臭味

记者一进入到这座垃圾中转站,远远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尽管戴着口罩,依然受不了,想要吐。

张济利贴身压缩车,近距离进行作业,垃圾腐烂和发酵后散发的味更加的刺鼻,但他似乎没有记者这样大的反应。

“我来这里工作2年多了,起初也是受不了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久了,就闻不到气味了。” 张济利说,他的另外6名同事,也都跟他一样,鼻子“失灵”了。

为了不影响家人,他们一般换衣、洗澡后才回家,但仍有“蛮重的气味”。

长丰转运站副站长钟家俊说,为了减少这些带有刺激性气味对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造成影响,站内安装了雾状喷射装置,里面是植物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臭味。

但是由于垃圾量大,加之气温高,仍难以控制气味散发,钟家俊如是说,“我们的一座不落地垃圾转运站正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压载工不直接接触垃圾,气味也会大为减少。”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