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快报见习记者吴宜芝通讯员襄规宣
9月19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获悉,经调整优化,《襄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批前公示。
地铁覆盖中心城区
襄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范围分为研究范围、重点规划范围。研究范围为襄阳市行政辖区,面积19728平方千米。重点规划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襄阳市中心城区并向周边邻近城镇适度拓展。中心城区范围:北至汉十高速、东至东外环、南至南外环、西至襄荆高速,面积约760平方千米,远期(2035年)建设用地面积约230平方千米;周边邻近城镇包括牛首镇、卧龙镇,面积约为45平方千米。
襄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主要为襄阳市中心城区。在中心城区“一洲四城”(鱼梁洲、襄城、樊城、襄州、东津)内,呈网络化布局,覆盖主要客流走廊。
此外,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卧龙镇、牛首镇,规划预留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半小时互通各片区
规划显示,中心城区内各片区中心间实现半小时可达。
为实现轨道交通客运目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服务水平将达到以下目标:旅行速度。封闭式的系统旅行速度应达到35km/h左右。运输能力。中心城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应为中运量等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在1-3万人/小时。发车间隔。城市轨道交通远期高峰小时发车间隔不大于2分钟,初期高峰小时发车间隔不大于6分钟。舒适度。依据设计标准,结合襄阳市气候条件及居民出行的实际情况,站立密度按照6人/平方米设计。
五大线路环环相扣
依据襄阳市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人口规模(远期228万人,远景300万人),同时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客运需求量、居民出行特征、城市道路交通条件、轨道交通线网覆盖密度等因素,确定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134-175千米,远景线网规模165-223千米。
襄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5条线组成,线网呈“十字骨干+L线扣环+放射”布局结构,与总体规划的城市空间结构相吻合。1、2号线构成“十字线”支撑城市发展主轴,1号线侧重服务“襄城-樊城-襄州”传统发展轴线;2号线促进“樊城老中心-东津新中心-高铁片区”的直接联系。其他各条线路环环相扣,可随城市发展状态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