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系列神话长歌完成编纂 《神仙宝鉴》《黑暗传》构成一个交错的神仙系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是人类永恒的追问,翻阅《神仙宝鉴》1.6万字的故事大纲,“溯源”是其中主要情节。11月7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鄢维新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了根据《神仙宝鉴》文本绘制的“神仙关系图”,每一位神仙有来路,有去处,包括自然界的种种生命:龙鱼鳞甲、飞禽走兽,外在世界的山岳湖海、日月星辰,都有来源,不是无缘无故的存在。
神仙都是神仙生的
《神仙宝鉴》里的54代神仙,除原始祖鸿濛老祖外,全都能找到生身母体,父亲不一定有。神仙的繁殖最初是“无性”的,老一代神仙的精、气、神因造化而产生新的神仙,新神仙的出生方式也千奇百怪,有从耳朵里出生的,有从脑袋后出生的,有从腋下出生的,有从眉毛上掉下来的。
《神仙宝鉴》里讲述的西方24代神仙全部由母亲神仙“无性”而生。当西方神仙混沌和七巧到达东方(昆仑山)之后,相思豆出现了,男女神仙间有了爱恋情欲,此后出现的神仙就有父有母。
鄢维新介绍,相思豆的作用和伊甸园的苹果有些类似。西方神话里,神的恋爱对象有神、有人,还有兽,《神仙宝鉴》的世界只有神和神恋爱生子,生出来是神,少数是神兽。
至于原始祖鸿濛老祖,则是宇宙之初由气团到土疙瘩到铁球,炸裂而生,《神仙宝鉴》唱叙:历源渊远无计年,气尘浮联无地天。铁球一个浮尘炼,古祖自此有溯源。
从《神仙宝鉴》唱本可以窥探那个无人的世界,时间以千万年计,“社会演进”靠神仙生娃、打架、恋爱,神的行为既有人性,又有兽性。
神话里多次出现大洪水
不论是诺亚方舟,还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大洪水是古今中外人类幼年深刻的记忆。《神仙宝鉴》里关于洪水的记载有5次之多,比《黑暗传》还多两次。鄢维新认为,长江汉水间洪水频繁,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用神话记录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神仙宝鉴》里54代神仙名字中带水名的占到一半,神仙名字中的“水”,与已知文献相较,所涉及的江河遍及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省。检视这些神仙名字的用字,有四五位神仙名字的字在《康熙字典》里也查不到,甚至在收字最多最全的《汉语大字典》里也找不到。
《神仙宝鉴》里前面三次大洪水的起因来自神仙复仇,还是持续性的复仇,这是此前典籍、神话未曾有过的内容。专家们还发现,《神仙宝鉴》里有不少不同于已知典籍或神话传说的记载,例如关于二十八星宿的起源,《神仙宝鉴》记载源自一个身体被剪成28块的男神。
诸多元素杂糅在一起
此次《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卷》(以下简称《大系》)编纂工作,首度把《神仙宝鉴》和《黑暗传》放在一个文化圈里考察研究,发现了两者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作为丧鼓唱本的《黑暗传》,开天辟地是主要内容;《神仙宝鉴》用于酬神还愿,讲述神界的来源,“时序”上《神仙宝鉴》是《黑暗传》的“前传”。
《黑暗传》首度发现在神农架,但学界研究表明流传的中心是在保康一线,其地《黑暗传》版本最为富集;《神仙宝鉴》目前发现主要在大洪山南麓,两者地源相近。参与《大系》整理编纂工作的学者猜测,同在一个文化圏里的《神仙宝鉴》《黑暗传》所表现的神仙体系可能都以大洪山为中心起源,随后向西传播。也可能,东部地区的歌本,经过当地文人的整理,所以显得“有序”。为适应时间长短不同的需求,逐渐演化为全本和简本两个版本,文字比较纯雅精炼。在民间还有一个“耳录记写”的版本流传,文字相对粗疏一些。
《神仙宝鉴》里有较多的苗瑶文化元素与汉族神话搅和在一起。
《神仙宝鉴》里各种神奇动植物,凤和莲都是天生的,龙却是神仙制造的:莲藤为脚,莲叶为鳞。
诸多元素杂糅在一起,《神仙宝鉴》呈现的世界的瑰丽诡谲,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揭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黄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