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文物唐代石窟寺壁画
归还文物隋代随葬陶俑
当地时间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阿纳多卢文明博物馆,向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移交了两件中国文物,这是土耳其根据国际公约首次向中国移交在土境内的中国文物。
即将“回家”的这两件文物分别是唐代石窟寺壁画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随葬陶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都属于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出境文物。
它们为何流落海外?又如何踏上回家之路?
2018年12月,土耳其海关截获两件疑似中国文物。经中国国家文物局协助鉴定,这两件文物分别为唐代石窟寺壁画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随葬陶俑,均属于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出境文物。中方随即向土方提出文物返还要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土耳其共和国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两国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协助这两件千年国宝返回中国。
在文物交接仪式上,邓励大使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对土耳其政府和所有参与人员,为促成两件中国文物顺利归还所做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和感谢。邓励大使表示:“今天,唐代石窟寺壁画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随葬陶俑两件珍贵文物的移交,是中土两国文物合作的最新成果,是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的范例,表达了土方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尊重以及友好情谊,宣示了中土双方尊重人类文明遗产、防止盗窃、走私文化财产的决心。”
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长埃尔索伊表示,文化财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土中在保护文物问题上有共同理念。埃尔索伊说:“两国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协议的缔约方。在签订《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十周年之际,土中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两件珍贵的中国文物顺利归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更多流失文物踏上“回家路”,还需付出更多努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公私单位收藏的中国文物总量超过1000万件,因为牵扯到各方利益,文物返还之路困难重重,期待未来伴随中国和各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会有更多的流失文物踏上“回家”之路。
资料:今年,这些文物“回家”
3月:意大利返还796件套文物
据新华社3月23日报道,当天,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
据介绍,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开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历经10余年漫长追索,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
9月: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成功追索
9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与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在我驻日本使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的追索工作,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已被成功追索回国。该批青铜组器于8月23日深夜安全抵京。
据介绍,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文物交易、实施跨国追索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一组8件,包括1鼎、1簋、1甗、1霝、2盨、2壶,品类丰富,保存完整,从形制、铭文、纹饰、铸造等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春秋早期青铜器的时代风格。这批青铜组器为近年自湖北随州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盗掘出土。8器均有铭文,共330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专家将它们整体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该马首铜像于2007年由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竞拍成功,得以回归祖国,如今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为其百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何鸿燊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中,他从不吝啬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并表示最喜欢被称为“爱国企业家”。除了2007年出资拍下马首,早在2003年,何鸿燊已出资购买十二生肖另一铜像猪首,并把其送回祖国。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国际在线、中新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