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午餐会”现场,老师们热烈讨论。 (通讯员 林薇 摄)
大学生记者采访“教学午餐会”的老师。 (通讯员 陈袁明子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覃宇)“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校教师如何站好讲台?”“00后大学生对于课堂兴趣的流失,到底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第一期教学午餐会在黄家湖校区智慧教室举行,来自全校各学院的30位教师通过线上报名参与其中,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教师如何站好讲台。
刚刚在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课组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外国语学院教师黄莺,作为本次午餐会的召集人,结合参赛体验和授课实践,分享了“如何让你的课堂魅力无限”。她说:“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老师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储备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某些领域学生比我们懂得更多。所以,阅读和思考是保持活力的法宝。”
“面对着人工智能更加数据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冲击,教师们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对于学生真善美的价值引导,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工作不可替代的体现。”在自由讨论环节,对于新技术、新理念与传统教学之间的碰撞,理学院的侯廷平老师感叹,“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心灵的滋养,也许理性会被机器取代,但是感性不会。”
“在课堂看见学生玩手机,内心有深深的挫败感,一定是自己的课讲得还不够好。”管理学院张云川老师有着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提出的问题引起了现场老师的强烈共鸣。
大部分老师表示学生课堂玩手机不听课的现象已经习以为常,面对这种现象有老师提议到:“如果学生喜欢使用手机,不如我们将手机带进课堂。一平三端的教学模式已经在部分高校试点运行,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
文法与经济学院的周翠彬老师在参会后表示,午餐会的氛围轻松、思辨积极、释疑解惑、佳肴可口。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生需要这样的过程,老师也同样需要。
该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文波介绍:“我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特殊情况,与其下课了匆忙赶校车,不如在教学午餐会让肚子和脑子一起补充营养。而这也是我校落实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