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讯(通讯员王慧)他是省生物工程学会甲状腺乳腺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他率先在十堰市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甲状腺微波射频消融术,他就是十堰市太和医院普外科三病区主任王耕。从医30年来,他坚守临床一线,用不断创新的品质,为女性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十堰市太和医院普外科三病区主任王耕(通讯员供图)
创新不止,为患者解心结
2001年,应医院学科专业化发展号召,王耕成为普外科三病区的主任,在临床上,王耕接触的大多数患者为女性,她们承受着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一些女性肿瘤疾病的高发,乳腺癌就是其中之一。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名列第一,而“切乳保命”是患者最痛的心结。王耕告诉记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活下来”已成为可能,患者更加在意的是如何更好地“活着”。
如今做完切除手术后需要乳房重建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她们希望自己的身体能保持完整性。
为了解开乳腺癌患者最痛的心结,王耕带领科室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成功地进行了乳腺癌保乳手术,率先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为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式与范围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同样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王主任让我们这些乳癌患者重新找回了女性的尊严和信心。”帮助乳腺癌女性保住最珍贵的乳房,这项技术的引进不仅为科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患者的真正需求。“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是王耕从医30年的初心,他表示,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疾病的治疗不能仅仅着眼于疾病本身,更应该看到疾病背后的心理和社会问题,服务好患者的关键就是医生有没有看到比疾病更深远的东西。
为此,王耕精细于每一项技术,“把最基础的技术做到极致,真正让患者从技术发展中获益,这就是一名医生的责任。”王耕说。
探索不息,引领科室发展
半年前,家住郧阳的刘女士无意中发现自己颈部有个肿块,由于不痛不痒,一开始她也没在意,直到发现肿块越长越大,她才去医院做了个颈部检查,结果确诊为甲状腺腺瘤,想到传统手术会留下疤痕,且手术恢复慢,她便一拖再拖。
直到甲状腺结节不断增大,时刻压迫气管,导致她咳嗽不断,有时吃饭也难以下咽,情急之下,她才找到王耕求助。经穿刺活检,王耕认为可以不开刀,仅用微创消融术就能治疗甲状腺结节。
自2016年太和医院率先开展甲状腺微波射频消融术后,每年都有近700例的手术量,不仅为患者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减轻患者不适,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患者对美的追求。
王耕表示,在以后的临床中,微波射频消融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甲状腺乳腺疾病,也可以拓展至肝脏肿瘤、子宫肌瘤等脏器实性病变的治疗,在微创、精准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科室的特色,减轻病人痛苦与负担。
“我们的人才梯队初具规模,更加年轻化,我们的技术发展紧跟潮流,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我们的服务力量日益增进,专业化。”对于科室的未来,将太和医院普外科三病区建设成鄂西北地区女性肿瘤患者的康复家园,王耕信心十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