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一路奔小康 ——写在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11:10 来源: 黄冈日报

黄石日报讯  记者沈红星通讯员陈莉

大别腾龙,高路入云。十年一霎,共筑坦途。

2019年12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十周年、竣工通车八周年。

十年来,458.65公里的红旅路将景点连成珠,串起慢脚步,催生了12连增的全域旅游的黄冈现象。

十年来,红旅路架起了“贫困”通向小康的“金桥”,成为全国交通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黄冈典范。

十年来,红旅路建管养经验日久弥新,成为推进重点交通项目的黄冈样板。

十年如白驹过隙,红旅路,成为黄冈市境内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生态最优、受益人口最广、见效最快的山区二级公路。

黄冈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银芝表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工作的重大成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红旅路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建设目标,从生态、民生、文化、经济等方面体现了“五位一体”建设的落地生根。

一条公路盘活了黄冈全域旅游整盘棋

金秋好时节,罗田看红叶。11月初以来,为期一个月的2019中国·大别山罗田红叶节好戏连台,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体验罗田七彩红叶独特的魅力。

自2009年红旅路开工建设以来,罗田县成功举办了十届“红叶节”,每年接待游客量成倍攀升。今年秋冬季游客预计将超过300万人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40亿元。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但以前交通不好,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自红旅路建成通车后,罗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火热升温,今年1至9月,罗田共接待旅游人数64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8%和29.7%,美丽公路正撬动“美丽经济”实现华丽转身。

“一去二三里,停车四五回;看了黄冈的景,永远不想走;走了黄冈的路,再也不想来”。曾流传民间的顺口溜,是黄冈大别山旅游交通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回首十年前,2009年8月6日,市委、市政府谋划多年、大别山区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700多个日夜的艰辛建设,2011年12月19日,总投资13.89亿元的红旅路竣工通车。2012年3月,全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黄冈经验,红旅路品牌唱响全国。

这是一条经济大动脉:横贯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7个县市,连接5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7条省道、12条县道、42条乡道、200余条村道,把沿线红色遗迹、绿色生态、禅宗文化三大旅游区的38个景点、23个乡镇一线串珠。

市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倪红玲表示:“我们不仅要打通大动脉,更要畅通微循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交通公路发展的获得感。”

十年来,我市交通公路部门积极争取各方重视支持,将红旅路支线建设作为老区交通先行工程,先后实施了黄梅禅宗文化旅游路、横岗山旅游公路、三角山旅游公路、罗田核心景区旅游公路、麻城龟峰山旅游公路、红安天台山旅游公路、团风大崎山旅游公路等10条396公里的红旅路支线建设,同时建成了红安、麻城等地94条230公里将军故居路,惠及全市全域,初步形成了干支相连、景区互通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网。

十年间,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一线串珠的效应,解决了我市旅游资源多、散、泛问题,盘活了黄冈全域旅游整盘棋。黄冈大别山旅游节、红安热气球节、天台禅乐节,麻城杜鹃节,罗田板栗节、吊锅节,英山茶叶节,武穴、浠水油菜花节,蕲春汽医药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接连不断,“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禅宗祖庭、天下黄梅”“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一系列黄冈旅游的口号传遍天下,妇孺皆知,实现了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从小众旅游向全民旅游,从卖门票向卖产品,从封闭自循环向融合“旅游+”华丽蜕变。

几年来,红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先后被纳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数量位居全省地市州前列。

红色大别山更艳,绿色大别山更美。从冷门到热点,从小不点到大支柱,红旅路撬动黄冈旅游十年惊人一跃;全市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连续12年均保持20%以上增长,旅游发展综合评估湖北第四。

一条公路下好了黄冈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先手棋

红旅路沿线7个县市中,有红安、麻城、英山、罗田、蕲春5个县市被列为国家、省级贫困县,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采访中,沿线干群都不约而同表达了这样一个感受,如果没有十年前开工建设红旅路,我市的脱贫攻坚担子会更重,红旅路这步先手棋,在我市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去一趟刘河,要转几次车,天不亮出发,抹黑才能回来。现在半小时就可以到刘河!”说起红旅路给村民带来的福利,蕲春县株林镇矿山村的陈兴国笑得合不拢嘴。

红旅路修通后,不仅打通了“断头路”,让两镇人民告别了“转乘”的生活,还带火了乡村游。

刘河镇汤畈村是红旅路沿线的一个小村庄。曾经名不见经传,红旅路贯通后,公路部门结合自然环境打造的路侧景观点,推动了汤畈村以果蔬采摘为主的周末休闲游,带动了一批村民脱贫致富。

蕲春县公路局负责人介绍,红旅路贯穿蕲春县株林、刘河、青石三个乡镇,打通了山区对外经济通道。蕲春实施“药旅联动”战略,把蕲艾生产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蕲艾产业运用“五个一批”带动全县7321户、18303人脱贫增收,为贫困户增加收入4597万元,户均增收6279元。

一条路让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这不仅发生在蕲春县,在红旅路沿线乡镇,这一变化如雨后春笋般发生着。

红旅路贯穿英山全境,有效推进了英山的旅游事业:全县旅游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93.89万人次、2.5亿元,增长到今年的980.3万人次、65.2亿元。旅游人次是未建成红旅路前的10.4倍,旅游收入是未建成红旅路前的26.1倍。

在红安,依托红旅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天台山风景区核心区夏畈村,开发对天河探险漂流项目,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村集体年均收入30万元,90%以上的农户依靠旅游业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

在红旅路麻城段五脑山景区,不仅“看花”挣钱,“卖花”也挣钱。仅今年五一期间,五脑山茶花节迎来约20万人,门票收入800万元。游客购买盆景、盆栽,带动旅游消费350多万元,一批贫困户从中受益。

在红旅路罗田段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由红旅路修建前的20余家增加到现在的120多家,农民经济收入剧增:红叶宾馆增收30余万元、大别山土菜馆增收40余万元、土特产销售增加10余万元。

在红旅路黄梅段,高标准建设禅文化生态旅游区、黄梅戏曲文化小镇等核心景区,沿线数十个村庄搭上旅游致富的快车,成功脱贫摘帽。

要致富,先修路。十年来,红旅路沿线通过“景区带动”、“连片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现代农业+旅游”、“旅游产品营销”五种模式,全市已发展农家乐5000多家,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

交通运输部领导评价: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省市县“精准扶贫、交通先行”的科学决策,展示了“连片开发、服务民生”的光辉旗帜,诠释了黄冈革命老区人民“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的奋斗精神。沿线县市以打破交通瓶颈,建设扶贫特色路为出发点,把旅游公路建设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铸造了扶贫公路建设的成功典范。

一条公路见证着新发展理念在黄冈落地生根

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时代画卷,镌刻着黄冈人的智慧和汗水,见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黄冈落地生根。

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期,工期短、任务重,还面临施工环境恶劣、资金筹措难度大等重重困难。

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路段,数万名交通公路建设者用“精神的海拔”与“物理的海拔”进行着日复一日的特殊较量,突破千难万险,攻克“筑路禁区”,将奇迹定格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中。赤胆忠心、赤膊上阵、赤手空拳的“三赤”精神;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石心肠“四铁”精神;坚守新理念、坚守新目标、坚守高质量、坚守五个精、坚守创示范的“五坚”精神,最终凝聚成无私奉献、不胜不休的红路精神,打造了一条“内优外美、路景相容、生态环保、红绿相映”的交通示范公路,创造了黄冈天路奇迹!

红旅路建成通车十年来,这条路的建养护从未间断。特别是2016年夏天,黄冈市遭遇罕见六轮强降雨袭击,造成红旅路灾毁453处,其中交通中断27处。

危难时刻,全市交通公路人发扬老区精神、红路精神,不等不靠,不通不歇,不胜不休,兑现了“三天抢通便道”的铿锵承诺,七天七夜作战架起两座应急钢桥,洪渠变通途……夺取了防汛抗灾全面胜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十年来,为不断擦亮红旅路品牌,全市交通公路系统按照“应急与谋远、恢复与改善、重建与发展”三结合原则,从2016年至2019年,持续开展红旅路品质提升工程,重塑老区人民幸福之路、梦想之路、希望之路——

不断织牢“生命网”。红旅路地处大别山腹地,弯多、坡陡,临崖路段里程长,路况复杂。黄冈交通公路部门始终把保障人民行车安全作为红旅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线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防撞墙32公里、钢护栏105.6公里,设置道路标志标牌2256块、警示桩110公里、反光镜80个、振荡标线30公里,全面提高了红旅路的安全性能。

还专门制定出台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灾后重建规划》,精准对焦,科学重建,确保红色旅游路453处灾毁路段全面恢复,实现“五提升五扩大”:全线通畅水平、抗灾水平、安全保障水平、服务保障水平和生态保护水平整体提升;品牌效应、示范效应、联动效应、扶贫效应持续扩大。

再塑新形象。随着沿线旅游经济的发展,行驶车辆越来越多,路况也有所下滑。围绕提升红旅路品质,丰富品牌内涵,扩大品牌效应,黄冈交通公路人再行动、再出发,继续发扬“最大程度保护、最大程度恢复、最小程度破坏和自然是最美的、适用是最好的、优质是最省的”的建设理念,投入资金对红安、英山、浠水、蕲春路况下滑较为严重的43公里路段实施大中修改善路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里绽放光芒。

在红旅路沿线连接重要景区(景点)的路口附近设置90块特色标识,增强公众认知度,强化红旅路辨识度;结合停车服务区、交通厕所、交通驿站建设规划,在红旅路沿线建成6处公路综合服务设施,满足社会公众停车、如厕、观景、休息、加水等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这里践行。

依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监督平台,每年定期督查红旅游沿线路域环境整治,2019年全力开展“红旅路路域环境整治月”行动,确保红旅路沿线实现“八无”目标,通行环境不断优化美化。

红旅路品质提升,就是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民生的温度,幸福的光芒,成为黄冈所有交通项目的意义所在。这一份温暖的追求,照亮黄冈未来的前程。

2019年12月初,黄冈市公路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到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线,开展重走红旅路,再赴新征程活动,回顾红旅路开工建设十年成果,探讨丰富拓展红旅路品牌内涵,激发传承红旅路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在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贡献公路部门新作为。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