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派黄梅唱新声——黄梅戏“回娘家”30周年见闻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21:01 来源: 文旅中国客户端

柯利华   李青松/文   高焕香/图

听不够评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

从根生湖北,到叶茂安徽,再归根故土,2019年恰逢湖北请黄梅戏“回娘家”30周年,鄂派黄梅生发出一株株充满力量的新枝,香飘梨园,其成长过程给人以启迪。

不甘守摊的“黄梅戏第一小生”

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在黄冈设立省黄梅戏剧院。

那一年,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27岁的演员张辉唱念做打俱佳,却看不到演A角的机会,毅然辞别合肥。

时光来到2019年12月,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连续14年在北京录制央视戏曲春晚,被誉为“黄梅戏第一小生”。

2019年12月18日早上6时,张辉准时出现在剧院排练厅,为徒弟传授湖北黄梅戏经典剧目《李时珍》,不时抠细节、讲剧情。

“这一段融入淮剧的声腔,声若金石,直扣人心,更能表达李时珍丧父之痛。”张辉要求演员清唱,而黄梅戏凡唱必有伴奏。

“走不出固有的窠臼,一味守摊子,黄梅戏就有可能湮没在故纸堆中。” 从艺40余载,张辉沉浸愈深,传承黄梅戏的思路愈清晰。

黄梅戏素有“一旦挑一班”之说,重女轻男,旦角是“红花”,生角是“绿叶”。作为黄梅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辉大胆尝试以男性为主角演绎历史名人,为黄梅戏注入阳刚之美。

近10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原创编排《李四光》《东坡》《活字毕昇》《李时珍》四部黄冈历史名人传记黄梅戏,一改传统黄梅戏的民间爱情故事题材,全部由张辉担纲男主角,让鄂派黄梅表现出有别于徽派黄梅的鲜明特征。

2011年,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公演,科学巨人穿越时空来到舞台。

“该戏念白不用安庆方言,因为李四光有留洋经历,使用普通话,观众更易接受人物。”张辉说,落幕时,首都5000余名观众的掌声迟迟不肯落下。

张辉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张辉的戏好听,也好看。”剧作家沈虹光评价,“高大的英雄人物他也演,这对黄梅戏有点难。好在他不端架子,不‘装’,不做作,像平常人一样平平实实地进入,猛一看并不惊人,但耐看,经得住咂摸。”

黄梅金花,沉寂多年再次惊艳绽放

“你我久别方聚首,怎叫离愁别恨方下眉尖又上心头?”

2019年12月16日晚上,在黄冈黄梅戏大剧院,杨俊与张辉共同演绎经典黄梅戏唱段《海滩别》,让观众久久回味。

1986年,黄梅戏电影《孟姜女》风靡全国,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杨俊。她凭借在这部戏中的出色表演,跻身黄梅戏“五朵金花”。1989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首任院长章华荣,几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费尽波折请来了杨俊、张辉。

“要将黄梅戏真正请回娘家,一要有戏,二要有人。”章华荣说,排演自己的创作剧目,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知名导演余笑予的帮助下,省黄梅戏剧院在保留黄梅戏传统的基础上,全面创新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产出《双下山》《未了情》《和氏璧》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原创剧目。

1996年,杨俊凭借《未了情》中塑造一位身患绝症却一心帮助他人的小学教师,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原文化部艺术局负责人看后,曾激动地说:“谁说中国没有自己的歌剧,湖北黄梅戏就是中国的歌剧。”这些年来,该剧在国内外演出1200多场。

因不愿重复过去,杨俊一度为发展方向感到迷茫,曾淡出观众视野长达7年。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2012年,身为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的杨俊,主演大型新编原创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浓郁的土家风情和悠扬的黄梅调自然融合,让观众见识了“鄂派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剧中,土家女儿会、哭嫁、砍邪歌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仪式和歌舞,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妹娃’让我找到了鄂派黄梅戏的方向,那就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特色。”杨俊说。

年轻观众评价:“民歌改成戏曲,有混搭感,新鲜好看。”

此后,该剧斩获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等,还被拍成戏曲电影,在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获“最佳歌舞(戏曲)电影片”奖,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党委书记彭学文介绍。

师与生、父与子,喜看黄梅发新枝

开腿、下腰、一字功……2019年12月21日早上6时,黄冈艺术学校练功房,伴随着戏曲老师张安岚的口令,黄梅戏委培班学员张婧楠正在练身段。

14岁的她明眸皓齿,体态婀娜,来自黄梅戏发源地——黄梅县,是从鄂、皖、赣三省1.3万报名者中闯关而来。

“从小喜欢黄梅戏,经常拿着板凳跟奶奶去看戏。”身高1.63米、体重46公斤的张婧楠说,为学好戏,晚上不吃米饭,担心长胖,体重超过一斤,老师罚款30元。

“这孩子肢体、乐感、音色都好,学戏有灵性。”碰到一个好苗子,张安岚兴奋不已。

时光回到1991年,20岁的张安岚从黄冈艺校首届黄梅戏班毕业,和19名同学一起进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成为杨俊、张辉的演出班底。如今,张安岚已是黄冈艺校校长。

张安岚说,他们那一届同学中,她与董小满、石蔚华、涂小勇,均是国家一级演员。“我们那一代人渐渐退去,希望新生力量能跟上。”

去年秋天,由黄冈市政府定向委培的黄梅戏班在艺校开班,五年后,30名孩子将全部进入省黄梅戏剧院工作。

2019年12月21日晚,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周末剧场”,在如痴如醉的观众中,5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传承人周洪年静静坐在角落,眼睛紧紧盯着舞台——他的儿子周信德正在表演。

听着儿子韵味悠长的腔调,周洪年舒展开一直紧锁的眉头。“原本不想让儿子去唱戏,这行真的是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春节全在送戏演出。”周洪年说,“但儿子喜欢,观众需要。”

副院长李武说,剧院演员已是六代同堂,编演的《於老四和张二女》《奴才大青天》《传灯》《桃花开了》等多部黄梅戏舞台剧获全国全省艺术节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屈原奖”等60多个奖项。

【纠错】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