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仑
为积极稳妥推进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旅游发展,指导十堰市各大景区开展复工准备工作,力争让游客早日进入景区欣赏春日美景。
防疫工作和景区开放工作进展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十堰市多个景区,实地探访疫情期间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工作部署和实施情况。
推陈出新 “云赏景”模式上线
春节期间正是红梅盛开的时候,尽管不能亲眼赏花,但不少市民并不觉得遗憾。通过“云赏景”,市民在市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就能赏梅。
在竹山县太和梅花谷景区,梅花是一大特色。受疫情影响,竹山各大景区均已关停。但随着“云赏景”的推出,市民通过线上旅游的方式,在家也能观赏太和梅花谷的红梅。
“除推出线上游览以外,疫情期间,我们采购了喷雾器、84消毒液、医用酒精、洗手液、口罩、红外线体温测量仪等物资,充分做好景区开放准备工作,确保景区开放后游客能够安心游玩。”十堰太和梅花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琦介绍,尽管游客今年没能亲临现场赏梅,但“云赏景”的模式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遗憾。
在黄龙壹号生态园内,郁金香种植面积达100亩、100万余株,品种近100个。过去每到3月份,这里都花开似海、游人如织。高峰时,每天园区内有5万余人赏花。疫情期间,景区通过微信公众号、论坛、朋友圈等方式在线销售鲜花,同时在秦楚网上将园内景色进行展示。据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在网上下单后,景区会认真挑选合适的花朵进行包装,并对包装袋进行消杀。“从我们这里销售出去的鲜花都是经过层层消杀的,不会有病毒附着在上面,请各位市民放心购买。”黄龙壹号生态园运营副总经理王雪峰介绍。
据了解,黄龙壹号生态园通过开展线上售卖鲜花,不仅让游客在家闻到花香,也弥补了景区的部分损失。王雪峰介绍,目前生态园每天都能卖约1000朵鲜花,园内6名工作人员每天为市民配送鲜花。通过“云赏景”让市民大饱眼福后,再通过线上售卖的方式,安全把鲜花配送到市民家中,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提前谋划 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我市各大景区纷纷行动,积极做好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受疫情影响,武当山景区从1月24日便封闭景区,紧急撤离游客和工作人员近千人,本应进入一年旺季的景区暂时“休眠”。
自1月21日起,武当山售票中心及琼台索道便配备了体温测量设备,对来往游客进行体温测量,要求进入景区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当天共有数百名游客在山上,加上山上的工作人员,一共近千人从山上下来。此外,山下还有不少人咨询、排队,都成功疏散。”武当山特区门票管理局副局长张斌说。在关闭武当山景区的5小时之内,游客和景区商户近千人平安下山。在山下、路途中的游客也接到电话,及时调整行程。同时,在游客下山时,景区环卫所第一时间对景区200余个垃圾桶、24座公厕及垃圾清运车辆进行消毒。此外,对大巴车、索道厢、景区和索道售票区进行统一消毒,对景区内200余家宾馆、饭店进行清洁和消毒。
如今,在景区人流密集场所,安排专人开展消毒,对使用频次高的门把手、水龙头等重要部位进行高频率的消毒并配备纸巾随取随用。为确保游客自身安全,严控人员聚集,强化景区防控管理,严格实行实名制开放,采取限流、分散式游览。张斌表示,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武当山景区复工前消杀工作是全市景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的一个缩影。窥斑见豹,各大景区均在疫情期间对游客中心、主次干道、旅游码头等区域进行全面彻底消杀,为全面复工复产营造干净的环境。
重拾活力 免票措施宣传推广景区
尽管因疫情让文旅行业损失严重,市文旅局积极采取措施,力争让景区重拾活力,通过对指定游客免票来间接推广景区。3月6日,经十堰市委、市政府批准,市文旅局发布 “感恩·十堰欢迎您”A级旅游景区优惠活动,以此来致敬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广西对口支援十堰医护人员可携1名家属,终身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全市A级景区;全国援鄂医疗队员,可携带1名亲属,5年内不限次免景区门票游览全市A级景区;全国医护人员2年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全市A级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2年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全市A级景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市文旅局局长边疆说,此次优惠举措,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致敬奋战抗疫一线的全国医护人员,感谢所有援鄂医疗队员,感谢援助十堰抗疫的广西人民,展示十堰 “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彰显十堰文旅的魅力。
此外,对于参与一线抗疫的本地医护人员,市文旅局联合旅游一卡通办公室,向他们赠送总价值100万元的 “十堰惠民旅游联卡”1万张,通过旅游联卡,本地医护人员可以畅游十堰各大景区。
边疆表示,市文旅局正在与市里多家单位一同推出扶持旅游企业疫情后快速发展的多项措施,帮助文旅企业尽快恢复活力,重现生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