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在咸安,记者感受三个小区的管理模式—— 红色物业“红”在哪里?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饶敏镇强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王腾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8日12:07 来源: 咸宁日报

在城市,小区管理是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公共设施破旧、保洁不及时、安保缺人管,直接影响到社区和谐乃至文明城市创建。

在咸安城区,却出现另一番景象,他们巧用“红色物业”这一理念,用好党建这枚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破解小区管理中“市场失灵、自治失效、群众失望”等问题,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蹚出一条创新之路。

“别人不愿意来,我们靠自己!”

——红色物业让三无小区有了“家”

7月,汛期的一场暴雨导致整个小区一片汪洋,积水退去,剩下厚厚的淤泥。

当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组织党员清淤,居民自发参与。经过一整晚奋战,淤泥被冲洗干净,而党支部书记卢盛和却被花瓶碎片割伤手背,到医院缝了7针……

回忆当天情景,永安办事处龙祥小区居民竖起大拇指:自从有了党支部,大家就有了“主心骨”!

2014年,龙祥小区原物业公司撤离,此后这里长期处于“三不管”状态:垃圾乱堆,车辆乱放,广告随意张贴,路破了无人管,灯坏了无人修。

“别人不愿意来,我们靠自己!”一群热心居民坐不住了。经商议,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开启自治之路,后来又成立小区党支部,退休在家的卢盛和担任支部书记。

“小区有22名党员,支部成立前,党员就是活跃分子;支部成立后,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卢盛和说,在党支部带领下,他们摸索出“3+8”管理模式,即以党支部为“主心骨”,业委会3人,楼栋长8人,各司其责。

疫情期间,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小区值守、宣传防护知识、缓解恐慌情绪;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党员带头清理楼道杂物、小区角落隐藏的垃圾……

如今的龙祥小区,处处绿意盎然,水清草绿;停车、晾晒、活动都有专门区域;居民日常琐事杂事,如下水道堵了、锁坏了、开证明等,也有专人负责。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大伙齐心协力完成新建门卫室和安装高档门禁系统两件大事。

居民陈琼英告诉记者,有次亲戚来串门,看到崭新的遥控门禁很是惊奇:没想到你们这么旧的小区,还有这么先进的门禁系统!

记者体验感悟:小区是所有居民共同的家。当没有物业公司这个“管家”时,龙祥小区自发成立业委会、建立党支部,让红色物业成为“家”的主心骨,带领居民开展自治,事事有人管,幸福自然来,记者也深切感受到一种积极的能量感染着居民,让小区处处充满朝气。

“虽然工作上退休了,但党员义务永不退休。”

——老党员扛起老旧改小区治理责任

永安办事处阳光社区宏宇小区,是改制企业原市第二药厂的居民区,曾因脏乱差远近闻名。然而记者采访时,却见到一幅“名不副实”的场景:平坦的柏油路,靓丽的文化墙,规范的停车位,随处可见的休闲椅……

一年时间,沧桑巨变,既归功于老旧改政策,也得益于小区党支部在背后的推动之手。

“我家棚子不能拆!”“拆了小院东西放哪?”……2019年,宏宇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大量违章建筑要拆除,一些居民情绪激动。

早在2018年,小区成立党支部,48名退休党员组成一个坚强堡垒,扛起200多户居民管理的重担。支部书记熊启福、支委陈绪林年近七旬,支委成首珍64岁。

党支部率先站到了拆违的风尖浪口上。“小区旧改是大好事,我家第一个拆!”成首珍第一时间通知女儿拆掉了违建小院,随后党员代表一家家上门做违建户的思想工作,最多的跑了20多次。数月后,拆除全部违建,旧改工作顺利进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了这群老党员的带动,我们的每项工作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阳光社区党委书记陈光强对记者说。

今年疫情期间,小区大门需24小时值守。党支部在微信群里一声号令,“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声音不绝于耳,无论是退休干部还是职工,是企业董事长还是普通居民,纷纷提出志愿申请,老党员刘世莲甚至为没有排班自己而生气。

支部3名老党员再次“披挂上阵”,不顾高龄,轮流推着小车,每天到超市采购生活物资,送到各楼栋单元门口,其他志愿者则上门分发。累得腰酸背疼的熊启福说:“虽然工作上退休了,但党员的义务永不退休!”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