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游美丽乡村 品诗意生活 ——七夕印象·郧西(2020)田园生活节综述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1日10:10 来源: 十堰日报

上津古城帐篷音乐节

淘宝小镇荷塘音乐节

游客体验郧西县刺绣工艺

当地美味小吃吸引游客购买品尝

天河水乡自行车骑行大赛

特约记者查方政 通讯员许霞

8月25日晚,天河畔27位“织女”身着彩装,将一盏盏河灯放于河面上。红色、粉色、橘色的河灯满载祝福与心愿在天河水面绽放,与两岸夜景交相辉映,一幅美丽画卷浑然天成,成为七夕印象·郧西(2020)田园生活节别具一格的风景。

郧西(2020)田园生活节于8月15日至25日先后在该县上津、关防、涧池等7个乡镇举办,涵盖上津古城帐篷音乐节、田园沙沟水乡音乐节、淘宝小镇荷塘音乐节、天河水乡自行车骑行大赛、中国天河爱情马拉松、郧西旅游推介会、郧西经贸洽谈会、七夕民俗传承等活动,是一个办在田间地头、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旅游盛会。初步统计,田园生活节期间,该县共吸引游客5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74亿元。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脚上有泥土,衣服上有花粉,出门看得见云雾,开窗听得到鸟叫,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宁静美好。”这是游客杨女士日前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文字。

杨女士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人,她从抖音里看到郧西县关防乡举办田园沙沟水乡音乐节的视频后,便和5个闺蜜驾车来到郧西县。

“早上醒来,推开窗就能看到不远处满池荷花,忍不住就发了朋友圈。”杨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住在沙沟村6组一家民宿,一楼餐饮,二楼住宿,紧邻百里荷塘,荷塘对面是仙河。

在沙沟村,像这样的民宿一共有18家,都是村民自掏腰包,按照政府统一规划,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而成。沙沟村距郧西县城关镇中心105公里,自古就有“陕南第一关、楚北第一门”之称。近年来,郧西县着力打造“农耕文旅·田园沙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河堤景观带、仙河水体景观带、绿色农业景观带、特色民居景观带”,沙沟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8月16日,田园沙沟水乡音乐节如期举行,沙沟村迎来了3万多名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近1100万元。“生活即旅游,旅游即生活。郧西(2020)田园生活节的成功举办,吹响了郧西县全域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时代号角,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郧西县委书记张涛说。

“文化+经贸”无缝对接

“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出200多斤水果和蔬菜,收入2000余元。举办这种田园式的旅游节,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拓宽了我们的增收渠道。”8月15日,上津古城帐篷音乐节现场,上津镇果蔬种植大户操世权点着钞票乐呵呵地说。

据统计,上津古城帐篷音乐节当天吸引游客55000余人次,其中18000余人次来自武汉、襄阳以及陕西西安等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250万元。“七夕节办进村,游客多了,生意自然越来越好。”村民黄玉学高兴地说。田园生活节第一天,他就卖出1000多个肉夹馍,赚了几千元。贫困户郑立菊的凉皮摊位,当天销售额超过5000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郧西县前两季度经济发展缓慢。在获得省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后,郧西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把活动办在 “一江两河”7个乡镇山川田野和百姓田间地头,以富民增收为目标,强化山水资源消费转化,助推疫后经济重振,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巩固精准脱贫成效,让更广地域、更多群众共享节会活动成果。

淘宝小镇荷塘音乐节、天河水乡自行车骑行大赛、中国天河爱情马拉松、郧西经贸洽谈会和旅游推介会等活动,不仅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提升了郧西县的人气和知名度,而且还对外推介了当地辣椒酱、豆干、蜂蜜、葛根粉、冷水米、茶叶等几百种农特产品,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文化+招商”引领发展

“这几天我住在郧西,这个小城空气清新,气候适宜,让我不想走了。这么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郧西县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看到了当地政府的担当与作为,我愿意在这里投资!”田园生活节期间,郧西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刘国栋受邀参加2020年经贸洽谈会暨项目签约活动,现场签订《中药材种植及面膜产品研发生产合作意向书》,计划在郧西县投资5亿元,用于开展中药资源、面膜产品研发及生产合作等。

郧西经贸洽谈会当天,现场签约项目11个,35个项目达成意向性协议,总协议资金达57亿元。而当天同步举办的旅游推介会,郧西县旅游产业奖励政策和A级景区奖励政策的推出,也成功吸引了来自河南、重庆以及省内10余家旅行社签约。两场节会的签约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旅游、医药、服务业等领域,契合郧西县“绿色新高地”战略定位,将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几年来,郧西县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深植绿色投资发展沃土,持续深化 “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工作举措和优惠政策,全面实施 “辉煌旅程”工程,大力推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 “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天候 “保姆式”服务,全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投资环境,成为投资宝地、创业乐土。

新 闻 链 接

郧西“七夕”文化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唐代白居易的 《七夕》吟遍古今。8月15日至25日,郧西县组织开展七夕印象·郧西 (2020)田园生活节,再一次吸引着游客前来探寻七夕起源、感受七夕文化。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在郧西县内,许多古迹和传说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相吻合,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的故乡”,是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每逢七夕佳节,郧西县举行盛大的文化旅游盛会,女子穿上传统服饰,向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在葡萄树下听悄悄话、结红头绳、放河灯、拜七姐、拜牛郎、乞求姻缘、斗巧……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这座小城充满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2019年,“郧西七夕”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郧西七夕”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自2010年以来,连续举办了11年“七夕文化旅游节”。如今,这项节会活动成为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旅游盛会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着当地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为了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富民活动。

郧西“七夕”市场

8月24日,随着2020年“中国天河爱情马拉松”活动在郧西县城关镇举行,当地村民的土货摊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葛根粉、红薯粉条、蜂蜜、核桃、土鸡蛋、农家土鸡、马头羊肉、秦巴黄牛肉等农特产品成为“抢手货”。

“七夕节系列活动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多游客,来这里的游客没有一个空手回去的。”该镇王家坪村村民喻义庆高兴地说,借着七夕节系列活动,自己销售土鸡和鸡蛋赚了2万余元。

王家坪村是全国文明村。近年来,郧西县城关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旅游扶贫机制,打造“三区两街”,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将王家坪村打造成红色旅游示范区。

在红色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村民王玉翠在村口玫瑰园旁边办起农家乐,生意不错。“前段时间,来我们村游玩的游客太多了,我家每天一桌接一桌的客人。”王玉翠说,田园生活节期间,全村8家农家乐总收入达20余万元。

城关镇小河村村民胡广峰也尝到了田园生活节的甜头。前段时间,游客慕名上门购买野生葛粉,他加工的50公斤野生葛粉销售过半,收入5000余元。田园生活节期间,该镇通过“扶贫832”平台、淘宝网等载体以及网络直播等形式,大力推介当地农特产品,实现线上订单达2000余单。

“我们借七夕节系列活动,把优质农特产品推荐给游客,让游客尝鲜,让村民增收,实现了双赢。”郧西县城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各地“七夕”习俗

七夕乞巧,历来是闺中雅事。这一天,凡是想成为巧妇的女子,都有向织女乞巧的方法。《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皇室贵族,竞相追逐效仿乞巧之盛事,民间百姓跟随学习,一时蔚然成风,以至于七夕亦有女孩节之称。

各地乞巧习俗,据 《陕余业考》和《续博物志》记载,并不仅限于七夕,就是在正月、八九月也都有。至于乞巧的方法,也多有不同。

有的把麦芽、豆芽放在盂中水上,称为漂针试巧,看水中影子如果呈现出笔尖、鞋底的样子,就认为是乞得了巧。有的把竹蔑编成高楼,以彩纸装饰,在楼的上下层都画上牛郎织女的画像,左右及后面都用纸遮住,前面则用红纱遮蒙,将一只蜘蛛放在里面,称之为巧楼,摆在庭院里,供人观赏,敬拜乞巧,如果蜘蛛在里面结网就认为是得巧了,有的把水盆放在窗外,将花瓣撤在水面,向织女乞巧。有的将蜘蛛放在梳妆盒里,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按照蜘蛛结网的疏密来判断是否得巧。有的在水盆中灌满水,放在烈日下,待水生膜之后,将针浮于水面,借着日光来察看针影的巧拙。如果水底针影呈云彩、花纹、鸟兽、鞋子、剪刀等形状,就称为是得巧的;如果针影粗大如褪或细小如丝,则说是女红拙劣。还有的地方望天上的彩云,能够望到的就是得巧。种种乞巧方式,名目繁多。

(本栏稿件均由郧西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卢静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