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崇阳脱贫之星风采展示之(三)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8日15:32 来源: 崇阳县融媒体中心

胡建良:科学养蜂酿造“甜蜜”生活  

今年54岁的肖岭乡金不村村民胡建良,家有9口人。由于没有文化,又缺乏技术,加之交通不便,生活非常拮据,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胡建良在家发展养殖业,买了几十只羊,通过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技术,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到100多只羊,年收入10余万元。为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增加抗风险能力,胡建良凭借自身所长,养殖了100多箱蜜蜂、60多只鸡,他也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雷应才:出租农业机械 收割精彩人生  

今年53岁的肖岭乡肖岭村村民雷应才,家有6口人。他的妻子早年致残,一直依靠药物治疗,每年需花费两万余元医疗费用,两个儿子在校读书,全家人的生活全靠雷应才一人耕种几亩责任田维持,家庭十分困难。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雷应才会开拖拉机,对农机操作也很在行,并且能够吃苦耐劳。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村委会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肖岭村支部书记余亚东为其担保贷款2万元购买耕种机,雷应才不仅耕种自家农田,还帮助周边村民耕田以增加家庭收入。2014年,雷应才全家纯收入达到1.2万元,2016年全家纯收入翻了一番,达到3万元,一家人彻底告别贫困。

2017年,在县融媒体中心的帮扶下,雷应才贷款购买了一台大型收割机和一辆农用车,流转土地面积300多亩,分早中晚三季栽种水稻,并成立专业合作社,2017年收入突破10万元,当年就还清了贷款。2018年全家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2019年全家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一家人靠党的扶贫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

李俊丽:不满足当“牛倌”的女强人  

肖岭乡大堰村村民李俊丽,今年57岁,家有3口人。丈夫早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在外务工,收入不高,家庭生活拮据,2014年李俊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通过落实扶贫政策,依靠亲朋的资助,李俊丽购买了两头肉牛。为了学习养殖技术,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李俊丽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俊丽养牛的技术越来越好。但她并不“满足”,又承包了20亩水田,每天从“家—牛棚—水田”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很累,但是李俊丽心里感到很满足,能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再苦再累都值得。

至目前,李俊丽年收入达10万余元,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

柳志高:幸福是靠自己双手干出来的  

今年44岁的肖岭乡三角村村民柳志高,家有5口人,2014年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三角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柳志高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丰富的种田经验,通过政府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把村里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水稻。同时,柳志高向银行申请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购买了耕田机、收割机,从耕田、播种到收割,全部都是自己动手。为了节省开支,柳志高起早贪黑,带着一家人埋头苦干,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300多亩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年收入15万元以上,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柳志高坚信: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

王中明:养殖肉牛  脱贫奔小康  

今年62岁的肖岭乡霞星村村民王中明,一家6口人。2012年,王中明因在外打零工摔成重伤,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的儿子在外读大学的费用全靠亲朋资助,家庭十分困难,2014年王中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6月,王中明儿子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务工,减轻了家里的负担。2018年12月,王中明针对家庭实际情况,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亲朋筹资2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王中明购买了10头肉牛。虽然没有养殖经验,但王中明并不气馁,他积极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养殖技术,白天扎在牛棚里,喂养草料;晚上一心扑在学习上,从书本中汲取养殖知识。通过不懈的努力,王中明的肉牛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收入达5万元。

舒华兵:发展绿色肥料  实现脱贫致富  

肖岭乡霞星村村民舒华兵,今年44岁,全家6口人,大儿子因病需长期服药,父母均无劳动能力,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长期观看中央7套农业频道的舒华兵,瞄准了发展绿色肥料的新路子,一心扑在绿色肥料的生产开发上。他通过到各高校咨询、向专业教授取经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各级政府的帮扶,亲戚朋友的鼓励支持,2017年上半年,华茂生物科技正式挂牌生产。目前已建成1万吨的生产线,主要生产生物有机肥、微生物复合肥、各种复合有机肥料等。华茂生物科技实现直接就业30人,其中带动贫困户19人,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

邓正军:夫妻携手共致富  

天城镇鹿门铺村村民邓正军,全家共有7口人,其中5个孩子都是在读学生。由于妻子患病,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种田维持。2013年被评为贫困户后,他家享受了产业扶持、教育扶持和危房改造等多项扶贫政策。

村里考虑到邓正军家的实际困境,将其妻子安排到村附近的棉签厂就业,一年收入约有2万元,同时为邓正军的5个孩子争取到了教育扶持资金。

2016年,邓正军养了10多头生猪,村里积极帮助他联系专技人员,畜牧局工作人员也经常上门对他进行技术指导。2016年底,邓正军开始扩大规模,新建猪棚,2019年,他养殖生猪50余头,当年,邓正军养猪收入近9万元,加上妻子的就业收入2万余元,一家人彻底摆脱了贫困。

龚正宇:养猪致富不忘众乡邻  

天城镇寺前村村民龚正宇,因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回家撑起家庭的重担。

2008年,龚正宇和妻子在自家的荒山上建起养猪厂,他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向养猪大户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他用科学的方法改建厂房、改造猪圈,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年就赢利2万元。于是,他开始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2016年,龚正宇养猪达300余只。

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他承包了面积50亩的水库养鱼、鸡、鸭,现发展到母猪30多只,生猪400多只,鸡、鸭500多只。每年吸纳80多人务工,年纯收入达6万余元以上。

自己脱贫致富了,龚正宇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他看到邻居因残疾闲在家中无事可做,于是把她安置在猪厂务工,每天支付她100元钱的工钱,切实减轻了她一家人的经济负担。2019年8月,龚正宇还出资3万元修建了一条长600多米、宽3米的土石公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邹家兵:自力更生脱贫奔小康  

今年37岁的天城镇桃红村村民邹家兵,一家三口,父母没有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务工维持,2013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被评为贫困户后,村里聘请邹家兵为扶贫专岗治安员,年收入5千元,65亩竹林每年可收益5千元。村里还引导他养殖了15头黄牛,年收入约1.5万元,并为他的父亲办理了低保。通过帮扶,邹家兵2017年已脱贫。

脱贫不脱政策,2019年,邹家兵的父亲继续享受低保和重度护理补贴,享受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障。2020年,通过帮扶,邹家兵在祟阳县城自营一家餐饮店,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

【责任编辑:熊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