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综合新闻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一个鄂东山村的“致富密卷”:传统工艺助脱贫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1日11:3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黄冈11月1日电 题:一个鄂东山村的“致富密卷”:传统工艺助脱贫

作者 武一力

“黄冈有大名鼎鼎的《黄冈密卷》,而在我们燕儿谷,有着一套独特的‘致富密卷’。”近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第一书记”徐志新说。

图为工匠学校的陶匠潜心创作 武一力 摄

燕儿谷位于燕窝垸村,大别山腹地南麓,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沿线6个贫困村,48个村民小组,1392户5630人,其中贫困户411户1277人。这个贫困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徐志新决定为其贴上“文化”这一标签。

图为工匠学校的绣娘教小孩做手工 刘建维 摄

2018年6月,徐志新在燕儿谷组建湖北首个乡村工匠学校,面向全市发出“九佬十八匠”招募令,优先录用偏远山村的贫困匠人,并吸纳困难村民做学徒和帮工。工匠学校不仅能为工匠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所,每月还给他们发3300元工资,出售的产品另有额外提成。

图为篾匠正在工作 刘建维 摄

徐志新介绍,工匠学校占地约1500平方米,集传统工艺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乡村振兴产业化、非遗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两年时间里,30余位能工巧匠纷纷加盟。

图为画匠正在作画 刘建维 摄

记者近日走进工匠学校看到,青翠的山坳中,一片青砖灰瓦回字型平房,陶艺、木艺、铁艺等工匠师傅们一人一间独立工作室,潜心创作。

篾匠何启林正在编制一件竹篮。破竹、劈篾、染色、煮篾、拉丝……打造一件竹编成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通常需要2天时间。他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竹编簸箕、篮子、挂画等,深受游客欢迎。

图为石头画 刘建维 摄

何启林说,此前自己一直在江苏打零工,没有固定收入,如今来到工匠学校,一是有了稳定收入,每个月能赚约4000元;二是能够回乡“抢救”即将失传的手艺,实现自我价值。

1989年出生的王晓东是工匠学校的一名陶艺师。2018年他来此参观,看到老一辈工匠师傅们在这里传承手艺,于是决定留下来办陶艺工作室。

图为燕儿谷景区内的工匠学校 刘建维 摄

“我想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用陶艺技术结合新时代的乡村元素,创新创作一些大家喜欢的工艺作品,让传统手工艺重新回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王晓东说。

一间间别具特色的工作室,让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女士流连忘返。“燕儿谷是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传统技艺展示,其中不乏非遗项目。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个贫困荒芜的山村。”她说。

图为篾匠正在教游客编竹篮 武一力 摄

如今,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蝶变为3A级景区,工匠学校成了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被游客们称为“指尖上的大别山”。据统计,从成立至今,工匠学校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手工艺品销售额高达200余万元,为附近村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6个。

徐志新表示,工匠学校的创建,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帮助乡村匠人和村民就近就业,而且为当地旅游注入了本土乡土文化,使游客在体验手工技艺中感受到大别山农耕文化的魅力。(完)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