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综合新闻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千年原生态风貌再现 麋鹿、江豚乐活荆州石首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4日11:11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荆州11月13日讯(记者 魏金金) 荆州石首市是麋鹿故里,也是江豚之乡。作为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石首奋力打造荆江生态保护示范区,积极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11月12日下午,“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荆州石首市,感受水清岸绿的长江本色。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市内的天鹅洲长江故道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湿地。在这里,分别于1991年设立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设立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两大自然保护区相互毗邻,交相辉映,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

云梦大泽 麋鹿走丸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有关麋鹿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如今再现石首天鹅洲。

在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采访团一行乘车前往麋鹿活动的核心区。在进入自然保护区之前,首先要给车辆进行30秒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之后再行车前往。途径之地,皆是芦苇连片,水草丰茂;临近目的地,远远就能看到一群体态健壮的麋鹿在草地上悠然觅食。放眼望去,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水清草绿,白鹭翱翔。远处的芦苇荡就是这些麋鹿的“安乐窝”,时不时飞来的白鹭恰似这些麋鹿共生栖息的佳友良伴。置身如此清净安然又和谐的情境,不禁令人心神驰往。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据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1991年,中英科学家按照历史记载的麋鹿故乡沿途考察,选定石首天鹅洲2.3万亩湿地为首个麋鹿野化放归基地。1993年后又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相继引入了三批94头,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之后,逐渐扩大形成了江北杨波坦、兔儿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个野生种群,到目前共有1600余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荆州市政府官网看到,今年3月份,石首市天鹅洲旅游公路被正式纳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库内,规划总里程50公里。未来,天鹅洲旅游公路的建成,不仅将有效解决周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可以将麋鹿保护区与江豚保护区风景线串珠成链,形成绝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特色观赏走廊,对于促进天鹅洲麋鹿保护区及江豚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旅游环境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江豚腾空起 留住“微笑天使”

如果说陆生生物保护的代言人是大熊猫的话,那么水生生物保护的代言人就是长江江豚。江豚位居食物链的顶端,同是哺乳动物,它是目前长江流域中继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唯一与人最接近的水生哺乳动物。据悉,这个头部钝圆、性情活泼,总是嘴角含笑的生灵,已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时隔三十年,在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长江江豚提升至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等级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公众共识。据悉,保护江豚三大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1990年,保护区天鹅洲故道投放了5头江豚试养,1992年,保护区的建立意味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到2015年,故道江豚普查已达到60头以上,预计现有江豚90头以上,这里也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我国江豚迁地保护江豚数量最多的保护区。

在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记者看到了53岁的专职饲养员丁泽良。多年前,丁泽良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因为对江豚的天性较为熟悉,保护区成立后被选派过来喂养江豚。从2008年起,丁泽良全年365天无休在此坚守岗位,每天24小时监测,晚上还要起来巡看。2016年5月22日,江豚“贝贝”的面世首创全球保护区人工繁育成功记录。根据年龄、体长和部分生理指标判断,“贝贝”于今年夏季进入青春期。7月,保护区将人工养殖了4年的“贝贝”放入到天鹅洲长江故道自然水域,希望可以促使其融入故道江豚群体,参与故道江豚种群繁殖。丁泽良告诉记者,放归前后都对“贝贝”的行为、生存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以更好地帮其进一步适应自然水域的生存环境。

如今,网箱里居住的是贝贝的5个月大的“弟弟”和“爸爸”。谈及此,丁泽良笑道,对贝贝的弟弟,可以说比对自己的亲孙子还要亲。当被问及为何愿意如此坚守这个岗位时,丁泽良显得有点含蓄腼腆与内敛。“因为不想让江豚再步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后尘。”暗夜里,丁泽良唤来了在水里撒欢儿玩耍的“弟弟”,他像爷爷一样摸了摸“弟弟”的头,“弟弟”微笑的样子好似一个紧紧跟着爷爷心里的‘乖宝宝”,可爱至极。

和谐共生 汛期时的保护与担当

今年夏天,在连续暴雨中,长江汛情告急,天鹅洲也未能幸免。7月底,长江水位高出长江故道3米多,保护区一度出现“外洪内涝”的局面,超过三分之二的草场被淹没。身为游泳、长跑健将,麋鹿会在涨水后向四周高地迁徙。但它们以青草和水草为食,洲滩被淹,意味着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基于此,保护区根据天气和洪涝发展“阶梯式”地开展救助,在洪涝初期,先用食物引导麋鹿撤至地势相对较高的应急饲料基地,该基地被淹后,进一步撤离至安全区。随着水位缓退,开始每隔几天往安全区投放两三吨白菜、胡萝卜,以保证麋鹿食物供应。

而对于江豚,长江故道水面大涨,其活动空间在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一方面,水域面积扩大后,部分江豚有机会游到以前到不了的浅水位区域,但一旦退水,江豚就可能面临搁浅的风险,另一方面,水域变宽后,以长条鱼和小鲫鱼为生的江豚,在捕食鱼类时增加了难度。此外,在洲滩、树林被淹没区域,江豚容易被困在枝枝杈杈之间。为减少意外发生,保护区巡护员除开展常规陆地徒步巡查外,还要驾驶冲锋舟和木船进行水上巡护,同时利用无人机、红外相机开展监测,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巡查。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主动参与到保护区的建设和维护中来。同饮长江水,共护长江美,人、麋鹿、江豚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让这里的“长江大保护”迈出了稳稳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李中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