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荆门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第四批试点地区以来,全市民政部门围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养老事业发展现状,“点、线、面”协同发力,积极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新路径。2020年8月下旬,成功通过了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期评估。
一、完善机制,“面”上建立组织领导新格局。一方面健全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市政府将建成30个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纳入2020年民生实事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孙兵市长任组长、梁早阳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了由梁早阳副市长牵头的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落实各项具体改革举措。市民政局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组建了综合协调、政策研究、设施建设、智慧养老、新闻宣传五个工作专班,安排四名副县级干部和两个业务科室、一个局属单位分工协作,全力以赴抓好试点任务落实。另一方面完善政策体系。经过充分调研并借鉴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先进经验,已制定出台《荆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荆政办发〔2019〕19号)《关于印发荆门市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荆政办函〔2020〕3号)《关于加强全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荆老综改〔2020〕3号)《荆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拟定了《荆门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试行)》,为全市发展养老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二、创新推进,“点”上打造社区养老新示范。以“智慧康养、乐养荆门”为品牌,以健全设施、充实功能、完善服务为重点,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规格高、功能全、环境优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一是抓好分类管理。按照服务人群、建筑规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不同,将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分为四类进行扶持和管理。科学划分养老服务驿站功能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四助”基本服务(助餐、助乐、助浴和助医)和“五助”个性服务(助洁、助行、助学、助康和助办)。二是创新建设方式。采取“统建、扩建、配建、转建”四种模式,保障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硬件设施。新型综合社区统建,东宝区东宝山社区、掇刀区油城社区和杨湾路社区结合新型综合社区建设,统筹建设养老服务驿站。现有阵地提档扩建,东宝区南门社区、千佛洞社区、天鹅池社区、掇刀区月亮湾社区和沙洋县平湖社区对现有养老设施和闲置资产进行改建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房产项目开发配建,掇刀区关公社区、军马场社区、十里牌社区和名泉社区通过辖区房产开发商配建,沙洋县官垱镇高桥社区、掇刀区龙王社区和漳河新区双喜村利用居民还建点配套建设养老服务驿站。国有资产划拨转建,东宝区葛洲坝社区、掇刀区长坂坡社区、牌坊社区、长源热电社区和沙洋县农建社区争取辖区单位、企业支持,无偿提供场所用来改建养老服务驿站。三是探索社会化运营。大力展开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社会化运营招商引资工作,以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公建民营为契机,积极引入国药福鑫、楠山康养集团相继来荆洽谈合作。东宝区提前引入福寿居、夕依澳、爱尚家等本地养老企业开展养老服务驿站规划设计工作,为下一步社会化运营奠定基础。
三、提高标准,“线”上提升养老服务新水平。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将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标准提高到新建3000元/床、改扩建2000元/床;运营补贴提高到100元/人月,其中失能老年人运营补贴提高到150元/人月。对采取社会化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实际使用面积每平方米每月1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二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印发了《关于发布荆门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试行)的通知》(荆老综改〔2020〕2号),明确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项目、农村贫困老年人服务项目、普惠型老年人服务项目和养老服务扶持项目清单。三是切实保障好特殊和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今年疫情期间,为全市2518名困难老年人发放生活物资和救助金76.17万元;连续4周发放60元的“爱心礼包”,将米、油、蔬菜、鸡蛋等生活物资配送上门。(市民政局办公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