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 光伏扶贫是我国发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的尝试,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2014年,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确定光伏扶贫政策。2016年,湖北省能源局、省扶贫办印发了《湖北省光伏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6-2019年间在全省范围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探索利用建档立卡贫困村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建设小型光伏电站。
汉楼村位于新洲区潘塘街东部,北与麻城市白果镇接壤,南与徐古镇毗邻,全村3.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1亩,基础设施落后、支柱产业欠缺、村级经济空白,是武汉市市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17人,其中,因病致贫13户,因残致贫10户,因学致贫7户,因缺技能致贫5户,因缺劳力致贫6户。
2015年,武汉市烟草专卖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相关要求,对口帮扶新洲区潘塘街汉楼村,选派了能力强、水平高、懂基层的干部派驻农村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形成了上下合力脱贫攻坚的格局。
2017年5月,投入200万(武汉市烟草专卖局与武汉卷烟厂各100万)的200KW光伏电站在汉楼村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21万度,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并可产生连续25年以上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由“漫灌”为“滴灌”,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从根本上为汉楼村摘帽、贫困户脱贫提供坚实的基础。汉楼村光伏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村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使他们享受了“阳光红利”,拥有了“阳光存折”。
一是分类施策,把脉问诊“开良方”。武汉市烟草专卖局党委高度重视汉楼村脱贫攻坚工作,党委成员先后20余次调研座谈扶贫工作,与街道、村干部群众进行交流探讨,收集、了解干部群众的发展意愿及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制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确保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示范性。针对汉楼村产业扶贫不够精准,贫困对象劳动能力偏弱的实际,市局党委研究决定投资建设一个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的光伏项目,将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转化为脱贫发展的有利资源禀赋。
二是主动作为,破解难题铸就精品工程。光伏项目立项后,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开工。市局(公司)主动协调各方资源,实施挂图作战,精准发力,与新洲区委区政府、武汉市供电公司、潘塘街街道在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建设上多次专题研讨,反复磋商,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攻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推进,高效调配施工力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精准施工。
三是精准分配,科学分配光伏收益。驻村工作队与村委研究出台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及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规定光伏电站资产和收益归村集体,其中70%用于农村扶贫公益岗工资支出,30%作为村集体收入。将光伏电站收益作为村级资产收益,用于集体救助奖补和劳务补助,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劳务就业获得工资收入,实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公益岗就业全覆盖、农村环卫保洁全覆盖和村集体收入全增加的良好效果,有效调动了贫困群众劳动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2020年还重点保障了因疫情影响市区岗位和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
光伏扶贫项目充分利用了汉楼村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的结合。项目收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探索了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的精准扶贫新机制、新路子,实现了“光伏收益保工资、公益岗位促就业,勤劳脱贫有动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