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魏立香)诗中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扶贫,就像播下一颗富裕的种子,能收获一个崭新的富裕村庄和村民最朴实的真情。--这是江夏烟草驻村干部刘远林驻村扶贫的真实感受。
2019年,上一位扶贫干部结束驻村后,57岁的刘远林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勤劳村驻村扶贫,积极投身于党的扶贫事业,承担起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生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深有感情,这也算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了”。刘远林笑着说。
到村里的第一天,刘远林决定要真切地听听贫困户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再因户施策真正解决贫困户面临的难题。要听到真心话,就要融入勤劳村,融入贫困户,以真心换真心。
一有时间,刘远林就往村民家里跑,驻村以来,他累计走访贫困户825人次,走访建档贫困户户均47次,一方面摸索情况,另一方面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买米送油或为不方便的病人代购药品等等。没多久,村民就认可了这位热心的“贴心人”。每次刘远林到贫困户家里,他们都会亲切地说一句:“老刘来啦”。
在和村民的日常相处中,刘远林完成了入户调查、政策宣传和贫困户资料收集等工作,不仅了解了贫困户家中的情况,更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和期盼。这个贫困户的“贴心人”逐渐成了勤劳村脱
制定“脱贫策”
了解了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后,刘远林一户一户为贫困户建档,制定脱贫方案。由于脱贫工作繁杂,刘远林脱贫方案往往写到深夜,实在太晚了,就在办公室和衣而卧,第二天继续忙碌。
村里29户贫困户46人,大部分为因病、因残致贫,少数是缺少劳动力和劳动资料等。因病、因残致贫的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寻求政策扶持;家中有生产能力或者土地、水面的,寻求江夏烟草或政府物资、技术帮助,帮助村民进行种植或水产养殖,进行产业扶持;因学致贫的,进行助学脱贫扶持,帮助村民加入“雨露计划”等助学计划,减轻贫困户子女上学压力。
情况摸得准,办法找得准,刘远林制定的这些对症下药的脱贫策略,帮助贫困户一步步走出贫困的泥沼,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到村民家中走访时,刘远林经常听到这样的话:“3组4组之间那条路太难走了,去干农活又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一到下雨天别说机器过不去,人过去都要走一身泥,橘子要熟了这可怎么运出去呀”。刘远林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到路边一看,深感忧虑:交通不便,村民出行困难,费尽心血种植出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脱贫就会遥遥无期。他找到村支两委为村民申请修路。村支两委经研究后认为这条路是有修缮的必要,但修路需要27.5万元,这钱从哪里来?为解决资金问题,刘远林主动向江夏区局主要负责人反应情况,在区局、市局两级领导的重视下,这条机耕路的修缮难题得到了解决。目前这条路已全线贯通,村民出行、下地、运输农产品一路顺畅。农产品卖出去了,村民的脸上也绽放出了笑容,这条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脱贫路”。
目前,勤劳村所有的贫困户都已经实现了脱贫,生活也便利了,但他还在勤劳村继续驻守,巩固脱贫的成效。刘远林这样的扶贫干部,播下了扶贫的种子,收获的是村民富裕、便捷、美好的生活,更是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心!在播种和收获之间,是刘远林们心血的浇灌和辛勤的耕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