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烟草

驻村扶贫队员老余的一天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10:42 来源: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杨帅闯 余德华)一年前,武汉卷烟厂扶贫队员余德华初到汉楼村,还未来得全面认识乡村生活,一双苍老干枯的手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以一窥山村古朴宁静外表下的沉重现实。

全村560户2063人,五保户11户,低保户46户,村集体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和小孩相依照料农活,水塘年久失修,耕地荒废,收成是风调雨顺的祈祷求来的。劳动力流失,基础设施薄弱,无稳定经济收入来源是汉楼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今年55岁的余德华是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接触摄影已经35年了,他热爱从镜头中发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为了让汉楼村村民的生活质量能像乡村美景一样好起来,这一年,他扎根在汉楼,用双脚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用镜头记录下村子的每一点变化,用真情换来了村民的每一个微笑。

2018年,汉楼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36户脱贫出列。这些变化悄然无声,这变化源自每一个帮扶行动,这些变化体现在每一个镜头之中。我们不妨通过这些照片来看看--

清晨6:30

天蒙蒙凉,闲不住的老余便起身洗漱,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几日气温直降,常见有霜,他放心不下油茶幼苗,每天一早便要跑去油茶种植基地看看。

“这油茶种植是我们厂和村委会根据这里的实际状况,请了市里的专家调研论证提出来的产业扶贫项目。油茶基地外包给专业公司负责,村集体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好多村民成了基地的固定职工。这可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马虎不得。”

上午7:30

回到住处,老余同另外一名队员一起做饭。菜是自己在院里空地上种的,干净卫生。简单用过早餐,两人一起到村部借了推车取生活用水,汉楼村这几天停水,只能用桶搬来备着。

一路上坡下坡,凹凸不平,两个人怕水漏掉不敢走快,小心翼翼地推着车,再聊上两句这月中央扶贫巡查的迎检准备。

上午10:00

运水回住处未多作停留,老余便急冲冲地向村里的“当家”塘走去。

地气接万物,水土一方人,这“当家”塘是农田灌溉、村民洗衣、家畜饮用的生活用水,家家户户都要到自己组的“当家”塘取水。塘池水深,人流量大,原有的塘堤都是泥土堤、木质台阶筑成的,泥泞湿滑,安全隐患极高,在工厂做了数十年安全员的老余来到汉楼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村委会建议,把全村池塘都改用了混凝土板筑堤。

来到塘边,恰好有村民在塘边用水。老余还没开口,村民见了他便抢着说:“晓得了,晓得了,换了这个台阶平稳多了,在池塘边上走也不担心打滑,安全得很咧!”

老余也不恼,还是再三叮嘱用水小心,寻思着是不是改天在池塘边上挂个提醒的牌子。回去的路上,村民在收获莲藕,看到作业机器,他的职业病又犯了,连连嘱咐注意安全,听到村民肯定的回复后才心满意足。

下午14:00-16:00

利用午休时间把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又整理一遍后,老余决定去小叶子家一趟。

7岁的小叶子1岁多就失去了父母,被爷爷奶奶拉扯着长大。艰苦的生活让这个小女孩乖巧懂事,也让老余对小叶子格外关注,常来叶家陪同爷爷奶奶聊天,指导小叶子学习。

陪小叶子写完作业,老余又赶去贫困户戢仁伸家里做思想工作。戢仁伸老两口已年近70,家里的房子早已成了危房。扶贫工作队帮他们申请到了危房改造政策补助和企业扶持,老两口却守着老房不愿改建。老余帮两位老人把院里清扫一边后,搬了板凳坐在老人身边拉起家常,希望他们态度有所松动。

下午4点,老余接到电话,有市领导进村暗访。老余挂了电话,对两位老人说:“市领导说了,新房建了后是可以报销的,你们不要怕。现在这个房子太危险了,我下次再过来,你们有事随时到工作队找我!”

急急忙忙回到队里,老余和同事向市领导仔细介绍汉楼村现状,汇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市领导认真查看老余在日常工作中拍下的照片,得知过年时扶贫队员会自己为村民写春联,称赞他们扶贫真心实意,工作积极扎实。

傍晚18:30

完检查已过6点,用过晚餐后,老余拿起相机出门散步,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也是扶贫生活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

看夕阳云朵变换,他驻足思索;看乡村田野生活,向旁人请教心中疑惑;看村民三三两两,随意打声招呼。散步回来,想着一天的经历,老余是要写点什么的,诗书字画,总可自得其乐。

“这个好,可以明天把字送给村委会。”

随着篆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大字的完成,老余忙碌的一天随之结束。

后记:

动笔之前,我问过余师傅“扶贫是什么”,他摸了摸后脑勺,什么都没讲,只是把相机拿给我看。随着显示屏里一张一张光影变换,我渐渐明白,扶贫不是华丽辞藻和蝇头小楷,不是检查指导和请客吃饭,它存在于一个一个微小的细节之中--

是农家后院气味难闻的鸡棚鸭舍,是灶上大锅烧了一天积累起来的厚厚水碱,是乡村小路上小心翼翼推来的生活用水,是像居委会大妈一样操心村里的大事小事,是无处不在的余师傅的镜头。


【责任编辑:张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