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特约记者行:一聋哑画家曾用画笔见证老码头悲与喜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0日10:06 来源: 荆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张良波)“洋码头”在沙市开埠的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但也经历了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沙市曾产生过一位聋哑工人画家(已离世),他12岁就在码头上当苦力和“小码头”,竟然还能用瓦片和石子作画习艺,解放后用纸和笔把他的记忆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单线工笔写实的独特风格。1990年,由当时的沙市文联、总工会、交通局、残联会合编出版了李德明画选。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曾有这样一位画家与沙市洋码头有过如此密切的联系。

(30年前的聋哑工人画家李德明)

解放前,沙市码头的劳动条件极差,窄跳板,小木船,工人向大腊挑着两百多斤重的煤担,一头栽进长江激流中,葬身鱼腹,连尸体也没有打捞起来。

笨重的体力劳动,河下作业挑、抬、扛数百斤的货物,每次要爬登一百多坎窄又厚的石阶梯。工人高大明身患重病,把头逼着他去上工,五百多斤重的铁机花将他活活压死。

工人肩扛二三百斤重的棉花包,一口气从河下到打包厂登楼,好几百米远。多少工人被压得腰弯背驼,吐血、屙血,劳疾成伤。

为争口饭吃,半夜鸡叫时就等候在打包厂门口,却遭到巡捕的一阵鞭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工人睡在何家巷吊楼,冻、饿、病死的不计其数。出力出断气,“三子”(绳子、杠子、席子)送终无葬地。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政府,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威震沙市街头。

冲击江陵伪政府,砸碎了“青天白日”旗。

工人们拿起杠棒,把头们闻风丧胆。

春雷一声震天响,码头工人庆解放。

1950年召开沙市搬运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码头工人当上了国家主人。

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装卸、运输机械化。

小城八景图:1、便河竞渡。 2、江渎宫攀高

3、万寿塔赛跷。 4、春秋阁习武。

5、情满章华寺。 6、龙盘文星楼

7、狮舞金龙寺 8、虾戏公园门

【责任编辑:黄菲】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