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青山绿水展新颜 ——崇阳县青山镇两年荣获5项国家级荣誉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3日10:19 来源: 咸宁日报

白茶基地

田野风光

蔬菜基地

朝阳小区

全国劳动模范吴正刚

核心阅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近年来,崇阳县青山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施好乡村振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着力写好“红绿”两篇文章,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兴、人才兴的美好画卷。2019年青港白茶基地茶园荣获“中国美丽茶园”称号,青山茶园旅游线路获评“中国2019茶乡旅游精品线路”;2020年,青山镇获评“全国卫生乡镇”;青山镇铺前村村民吴正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青山镇朝阳小区获评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

高起点全域推进 美了乡村

一是对照标准规范明方向。对照崇阳县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将全镇27个村(社区)划分为5个片区,制定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无职党员包路段包河库、扶贫专岗保洁员分地段保洁责任制,全力构建上下一体、党群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细化方案,把握节奏,分清轻重,定好步伐,实行挂图作战,完成了2019年度1个示范村、4个整治村,2020年度1个精品村、3个示范村、5个整治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全域谋划乡村巧布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硬规划硬执行。立足路网结构优化,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镇通村道路拓宽至5米以上,主要干道全部黑化、绿化,投资1800万元整理路肩21公里,道路绿化26公里,重点区域安装路灯200余盏,打造幕阜山旅游沿线青山段。突出青山镇山水优势,围绕乡村振兴争项目,东流美丽乡村示范点、大泉洞旅游风景区、大眼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青山万亩生态产业示范区稳步推进;调苗2万株,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绿化节点87处,完成河渠及重点塘堰绿化17公里,2020年完成各重点基地和项目绿化11个,绿化荒山2140亩,完成“两竹两茶”等新建产业基地8000亩。

三是聚焦四化分治除顽疾。坚持“市场化推进可回收垃圾处理,资源化推进有机垃圾处理,分类化推进其他垃圾处理,减量化推进有害垃圾处理”,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镇投入资金128.5万元,清理垃圾6000余吨、沟渠塘堰263口、大小河流水面300余亩、公路40公里。联合县“两违办”,深入开展农村拆违拆危行动,全镇共拆除修缮破旧危房、违章建筑0.9万平方米,拆除违建乱搭、占道挡雨棚230余处,整治店外经营40余户,拆除不规范店招牌30余块,施划机动车停车位60余个。

强宣传摒弃陋习 顺了民心

一是对准焦点宣传造氛围。充分利用“村湾夜话”“明义讲堂”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宣传展板等方式,扎实开展以“清洁城镇创建”“青山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清洁卫生意识,切实营造爱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截止到目前,共推出微信专栏宣传2次、出动宣传车60余次、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悬挂标语40余条。

二是创新志愿活动促提升。鼓励各村选举成立乡贤理事会,突出乡村振兴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乡贤推动作用,调动全村群众共同参与村里大小事务,让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全镇招募志愿者500多名,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小队31支,配合党员干部投入到河道清理、路面清扫、秩序管控、铲除小广告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开展“大扫除”10余次,清理“四堆”400余处,清除沿路小广告和废弃广告牌300余个(处),促全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三是激发群众活力保长效。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推动,落实奖励机制,在全镇开展“最美村湾”“最美庭院”“最美乡亲”“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立足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环境洁净化,进一步强措施、抓落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美丽乡村深度融合,鼓励农户房前屋后种果养花种茶种菜,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有品味、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优化生态新空间 绿了山川

一是高起点规划。2019年,该镇将产业发展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组织干部到浙江、赤壁、恩施等地考察学习,立足青山优美的山水风光、优越的区位条件,采取分区域规划、分区域招商、分区域打造措施,在长林、城万、南林、磨刀、青山等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总面积27.5平方公里,示范区以茶产业为主,配套蔬菜、渔业、药材等经济作物,整合临近旅游资源,突出“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华中地区著名的白茶小镇。

二是高速度推进。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党委政府全员上阵,书记镇长亲自抓,引进企业7家、项目11个,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服务到底,聘请武汉、咸宁等多家设计公司现场勘查指导,新增茶园面积3000余亩,正在育苗栽培,总开发面积达到2万余亩;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自来水厂改造工程,将青山水库优质水源引入茶园,投资200余万元对园区内8公里道路进行了刷黑。目前,示范区道路、灌溉和供电等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发展雏形基本形成。

三是高质量管理。“三分栽七分管”,良好产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山镇按照湖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栽管并重,选择优质精品早茶品种,确保产品的预期效益,实现有管理的积极性和动力。与湖北科技学院合作,建立实验基地,培育优化新品种,2019年新增奶白茶等精品早茶品种达到3个,实现建一片成一片、生态一片、收益一片,将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

搭建脱贫新平台 富了百姓

一是盘活土地增值。注重完善“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村民变股民,依托“崇阳白茶”良好的品牌优势、管理技术和销售渠道。明确农民土地入股分红以农民土地或山林评估价值(不以项目经营效益为标准)为参照基数,分红比例进行约定,实现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确保资产增值,提升农民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产业带动增收。“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重要支撑,青山镇在示范区产业引进和项目建设时,将吸纳贫困户入股、安排贫困户就业作为条件之一进行洽谈。注重放大专业大户虹吸效应,聚合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开展种茶、育茶、制茶等专业知识培训,完成实用技术培训426人,提升群众致富能力。目前,示范区内长期务工贫困户达到80余人,月平均工资均超过1500元。

三是品牌培育增效。贫困户经不过市场的任何风险,发展扶贫产业要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青山镇在积极推进产业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公共品牌和区域性品牌的培育,秉承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原则,采取无偿提供种植技术、集中培训加工工艺、严格控制产品标准的模式,历经多年培育打造了“崇阳白茶”公共品牌,引领、带动全县茶叶种植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目前,青港白茶基地被评为“中国最美茶园”,崇阳白茶被评为“咸宁十大名茶”、获得中博会农产品金奖等。

探索产业新路径 活了乡村

一是做好“红色”“绿色”发展文章。产业有发展、脱贫有希望、民心有定力。示范区积极发扬崇阳得文独胜的红色文化,又发挥得绿独秀的生态优势,将茶园建成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在茶园和果园的观景节点、特色农家院里、骑行养生慢道旁,乡村振兴之路、廉政文化之路、生态环保之路等16大思想景观点,让红色文化抬眼有看、移步能见,引导干群坚定脱贫信念信心、强化担当作为,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绿色引领,生态更好,产品更优,经济更活,使绿色茶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是完善“引进”“培育”人才模式。扶贫必扶智,人才是脱贫的关键因素。青山镇在积极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三乡工程”,积极引导外出青年回归创业,引进青年人才11名,发展茶产业3000余亩。注重放大专业大户虹吸效应,聚合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开展种茶、育茶、制茶专业培训10余场,输送16名优秀青年参加茶叶交流座谈,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三是强化“义务”“职责”服务理念。突出“三抓一优”,把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与服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定服务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政府的应尽义务、根本职责,确保项目建设能引进、能落地、能建成,产业能发展、有效益、可持续。为切实抓好示范区内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青山镇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全方位服务,2019年、2020年示范区内茶叶面积连续翻番。

全国劳动模范——吴正刚

产业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产业旺。青山镇始终把推进“人才振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最大力度为乡村发展招贤纳士,人才壮大了,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20年11月,乡村人才杰出代表吴正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青山镇华陂畈土地肥沃,但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大量田地弃种抛荒,资源优势演变成发展短板。镇党委书记丁细斌提出,我们要转变思想,有短板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有发展的潜力,补好短板就是挖掘潜力、释放发展效能。

在镇党委的号召下,铺前村能人吴正刚挑起了“让华陂优势回归”的重担。经实地考证,再生稻被确定为主打产业,在政府引导下,闲置农田有序流转,至目前,再生稻种植规模已达2000余亩,年产粮食3000余吨,出售商品粮2900余吨,年粮油生产收入达到300余万元,吴正刚成为了崇阳县名副其实的第一种粮大户。

产业有了规模基础,如何实现由大到强成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山镇提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在当地政府和农机部门大力支持下,吴正刚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组织——崇阳县为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由开始时15位社员发展到现在的96人,共有拖拉机、收割机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121台,其他配套机具187台(套),农机服务区域由本地800余农户扩大到青山、天城、石城、港口四个乡镇2800余农户。合作社于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政府引导下,吴正刚主动担当起反哺乡邻的社会责任。合作社优先吸纳周边贫困劳力就近务工,支持贫困户无机具入社,并给予免费技术培训,上岗作业分成,同时农机作业服务一律实行半价收费,带领周边农户320余人脱贫致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吴正刚低于时价出售大米,并向防控一线捐赠大米2000余斤,菜籽油400斤,为保群众生活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目前,青山共引进能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1家,在党委政府引导下,‘吴正刚们’扛起了产业兴旺的大旗,青山的农业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潮。”青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成兵如是说。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青山镇朝阳小区

青山镇冷水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朝阳小区,位于青山镇青山村,紧邻集镇中心,安置点覆盖112户、360人,其中集中安置87户、273人,于2017年全部入住。为确保易迁户真正“稳得住”,青山镇注重长效管理,创新“十有”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方案,与村民自治结合,共建幸福新朝阳。

有稳定的就业。通过依托青山工业园实行就近就业、依托扶贫车间开展帮扶就业、设置专岗安排就业等方式,保证每户一人以上有稳定的就业收入;有创新的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分类利用、培育新资产、完善制度等方式,加强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有符合实际的微菜园。由镇政府负责就近征收或流转部分土地,用于移民户种植蔬菜。所属土地所有权归村委会,本着自愿原则由住户认种,一年一续,若一年未种,由村收回管理,重新按需分配;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坚持以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建立人居环境“十不准”制度,做到环境美、生态美、生活美、乡风美;有健全的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做到有文化广场、有健康器材、有文化活动室、有文化队伍、有文化带头人、有志愿服务者、有宣传专栏、有健康签约服务、有及时的矛盾调解、有村史馆,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切实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创建以党小组+业主委员会+中心户长(楼长)的管理模式,保证小区居民的诉求有专人受理和服务,保证政府的工作有专人落实;有新时代的文明岗位。重点设置文明实践岗、环境卫生岗、法治综治岗、志愿服务岗、发展引导岗等,确保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有完备的社会组织。重点建好“一会三站”,即:水库村商会、水库村青年人才工作站、青山团委水库村工作站、志愿服务水库村工作站。坚持政府引导、村委主导、居民自导的原则,切实利用好发挥好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温馨的关爱制度。落实好“四制”,即四点半学校管理制度、老年人健康服务制度、三留守关爱制度、贫困人员帮扶制度,确保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扶;有坚强的战斗堡垒。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高村党支部建设质量,严格执行村级决策制度,完善选人用人选拔程序,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良好的制度解决发展稳定中的困难和问题。

【责任编辑:刘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