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长镁 通讯员 周俊 李海波 向毅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竞争力强。
“十三五”以来,宣恩县坚定“工业强县”目标不动摇,不断完善工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筑牢工业底盘,紧紧围绕企业安家落户、梯级培育、进规成长、项目帮扶、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豪迈跨越。如今,放眼贡乡大地,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一幅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博今电器生产忙(全媒体记者 瞿亿英 摄)。
钻头生产加工忙(全媒体记者 陈绪开 本报恩施图片库 陶沙 摄)。
项目建设固底盘
“大家加把劲,这批10万件的订单月底之前要发往日本。”2020年12月14日,湖北杰跃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内一派繁忙景象,总经理刘小春嘱咐道。
湖北杰跃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入驻宣恩创新创业产业园,主要生产各类运动产品,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市场,年设计产能400万双,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创税2000余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作为一家亿元企业,当初落户宣恩是因为这里有创新创业产业园。
为加快产业扶贫,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宣恩于2016年谋划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为企业实现拎包入住提供基础保障。该产业园分南北两个片区,目前,北片区已建成7栋多层厂房,厂房面积11万平方米,企业入驻率达100%。在建的南片区已完成主体施工,预计今年可以交付使用。
“作为集返乡创业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扶贫产业园、外贸加工园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产业园,是许多企业选择落地宣恩的一个亮点项目。有利于加快宣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宣恩工业发展硬环境。”宣恩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三五”期间,宣恩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和产业链升级延伸,坚持扩大政府投资、吸引外商投资,内外并举上项目、强建设、提质效,全面夯实基础设施配套,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近五年来,全县净增工业企业40家,现已达到40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1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在2018年国家统计执法调减基数后综合测算,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5%实际增速,全口径工业用电量年均保持9.8%实际增速,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28亿元。一正药业、童话工艺、璟泰电子、准者体育等65个重点工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
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全媒体记者 陈绪开 本报恩施图片库 王俊 摄)。
德青精密电子生产车间(全媒体记者 瞿亿英 本报恩施图片库 陶沙 摄)。
优化服务提质效
“轰隆、轰隆、轰隆……”在宣恩工业园区椒园生态产业园茂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玻璃制品。
茂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2018年9月入驻宣恩。工业园区积极为该企业帮办、代办相关手续,项目实施过程中,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电力部门上门服务并跟踪指导,促使项目16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帮助企业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顺利投入生产。
“‘宣恩速度’和‘保姆式’服务,是我们企业安心发展的基本保障。”茂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江奎道出了企业发展底气来自良好营商环境的事实。
环境好,发展就快。湖北一正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中药精加工、深加工的现代中药企业,公司自2017年入驻宣恩以来,园区就为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提供协调服务。2019年,园区协同各部门积极和省、州对接,帮扶湖北一正药业有限公司获批配方颗粒剂试生产许可证,并于2020年投入试生产。
如今,该公司已成为一家拥有原料冻干技术及粉剂加工冻干技术的中药企业,一家拥有冻干技术执行标准的中药饮片粉剂生产企业。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为助力企业早投产、快发展,宣恩出台了《宣恩县工业建设项目25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审批改革工作方案》,推行企业帮办、代办、领办制,积极创优环境。
同时,实行干部职工全员联系企业帮扶机制,探索“一企一策”企业动态管理,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专班+管家”服务模式,全面精准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要素供给、项目建设、挂牌上市、安全环保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倡导“保姆式”、一站式服务理念,积极创优服务企业发展软环境。
对生产的额温枪进行检测(全媒体记者 陈绪开 摄)。
宣恩椒园生态产业园(全媒体记者 瞿亿英 本报恩施图片库 王法钧 摄)。
转型升级强引擎
“这是公司全新升级的技改项目,这条生产线投运后,我们的钻头加硬处理日产量达到5吨,是以前的5倍以上。”2020年12月16日,湖北兴龙工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莉萍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自动热处理生产线。
湖北兴龙工具有限公司2013年进驻宣恩工业园,主要从事五金工具钻头、凿子等的制造。该公司过去一直采用人工和半自动生产线加工生产,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不能满足公司扩大生产的需求。
2017年底,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该公司投入1000万元,对冷压、拉丝、锻压、焊接、热处理等工序进行设备升级,走上技术革新之路。王莉萍介绍,技改后,公司的产量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4倍,2017年产值是1800万元。截至目前,产值已达6200万元,产品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施巴楚风300万套智能包装、兴龙工具1500万支电锤钻头、卧龙电站新增装机扩能等工业技改项目28个,投资额达1.26亿元。
近五年来,宣恩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基金引导、科创中心孵化、融资贷款扶持等政策,以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全县主导产业格局日趋凸显,已基本形成以富硒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绿色建材生产、五金工具制造、电子电器制造为主导的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格局。实现了宣恩工业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聚集、从小微到名优的发展。
该县工业经济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成为全县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