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国际乡贤”邹佳素: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河田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17:3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王焱尧、田城 通讯员 胡向辉)所有的故事,有缘起,也有终点。

图为邹佳素正在河田村工作。(记者 田城/摄)

1972年,在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一个名叫“河田”的小山村,村民郑国丰的家,迎来了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从此,这个小女孩就成了他的第八个孩子。

河田村,就成了这位3岁女童一生故事的缘起。

谁也想不到,这位女童后来成长为韩国首尔大学的博士、教授,湖北甘露书院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MBA,学业有成,荣耀等身。

更想不到的是,47年后,常年旅居国外的她,北雁南归,回到故事的起点,发挥自己的能量,在乡村振兴的厚土深耕。

隽水河畔,一湾宁静。

邹佳素,这位被当地誉为“国际乡贤”的归国教授,正试图整合多方资源,以“文”接轨,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水畔小村,走上更大的舞台。

缘起

邹佳素出生于武汉。

1972年,正值特殊年代,她的母亲不幸去世,父亲被打成“黑五类”。

年仅3岁的邹佳素,被父亲送到表叔郑国丰家寄养。

郑国丰家住天城镇河田村白云潭,家中7个孩子,生活相当拮据,邹佳素来后,排行老四。

然而,这个“外来妹”,在郑国丰家被宠成“小公主”。

邹佳素还记得,当年家里大米稀少,一锅吃食都是红薯条,零星几颗白米饭,书都数得清。

“吃饭时,全家人的米饭都给了我,两个橘子,一整个给我吃,还有一个,7个孩子一人一瓣分着吃……”

隽水河包围下的河田村,在当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山地多,水田少,出行完全靠一条机驳船。

信息闭塞,民风淳朴,生活困顿,邹佳素记忆里的标签,多年后依然清晰——

三面环水、群山相拥的宁静村庄,村民们起早摸黑,砍柴、织网、捕鱼、插秧、割谷,画面历历在目。

村民们对她是极友善的,每个人都那么疼她。

她还记得,一个同龄女孩在吃奶时,自己还去抢着吃。结果,自己吃饱了,那个女孩子还饿着肚子。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邹佳素被村民们养的白白胖胖的。

而这些,成了她心中最难抹去的美好记忆。

求学

从1942年到1978年,邹佳素的爷爷邹老先生被定性为武汉市的“大资本家”;其父亲邹先生是资本家的“狗崽子”。

一直到了1978年,国家拨乱反正,邹先生才得到平凡,被上级组织派到文化部门工作。说是在文化部门上班,刚开始几年却干着喂猪的活。打饲料喂猪,邹先生兢兢业业。

7岁那年,她被父亲接回武汉上学。

很多时候,邹佳素在机声隆隆的猪圈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写作业,艰难求学。

邹老先生已故。

虽然邹佳素不愿提起父亲的名讳,但是,父亲身上那种练达、坚韧、开朗的性格影响到她一生。

“爸爸从不抱怨那个年代,从不抱怨任何一个人,他坚信,这是历史进步,螺旋上升所必经的一个过程。”

邹佳素拼命读书,她相信,命运偏爱努力奋斗的人,她成了妥妥的“学霸”,考入同济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

1992年,她去新加坡读硕士,然后到韩国读博士,后又攻读了中韩比较文学硕士。

后来,她被派到庆尚北道浦项市政府中韩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资源中心,任中国部主管。

2011年,邹佳素荣获了韩国的国家功劳奖,后成为韩国首尔大学教授。

中间有一段插曲。

在新加坡求学时,她认识了自己的先生,嫁入韩国后,两人携手,如今已走过半生。

归来

在首尔大学从教多年,邹佳素却放弃了加入韩国国籍的机会。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初心,无论走多远,改变不了自己的中国心,改变不了自己是河田人。”

2018年9月,表叔郑国丰查出脑血栓,邹佳素当时正在武汉做一个研究项目,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回村里。

回村后,她看到村里的虽然有变化,但离她心目中的样子还相差很远。

她希望,运用自己的国际视野、人文资源和眼下乡村振兴的机遇,在村里下“绣花功夫”,雕琢出一个富裕、秀美的全新河田。

在她的“穿针引线”之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河田村召开了“乡村振兴启动大会”。

有识之士闻讯从四面八方赶回,党员群众悉数参会。

会上,湖北智慧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武汉西厢房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以及县、镇、村相关负责人与村民们共商共议美丽乡村建设新定位、项目资金新理念等,让村民们耳目一新,内心震撼。

乡贤理事会成立了,下设关爱协会、治安环境、乡风文明、乡村学院、合作社5个机构。

《河田村乡村振兴设计方案》出炉了,改善环境、修建礼堂、打造课堂、思想充电、志愿活动、发展产业……

邹佳素与村“两委”班子紧密配合,一条条行之有效的举措贯彻下去,村容村貌发生巨变。

村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发展,成为河田村的普遍共识,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全被激发出来。

投放垃圾桶 86个,厕改193户,新建旅游公厕1座,种植景观花卉苗木1200棵,完成路面拓宽3.1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 45 盏,新建文化活动广场 600 平米……

眼下,邹佳素正紧锣密鼓推进一个新的文化项目——

通过打造30个“河田文化客厅”,引进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专家教授来河田村,在“文化客厅”中为全国大学生开展线下传道解惑,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河田村发展。

村支部书记魏君兴奋地说,河田村穷了几十年,如今在崇阳县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国际乡贤”邹教授的指引下,河田村被唤醒了,在这张白纸上,一定能擘画出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潘頔(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