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相继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一系列有力举措,交出了一份令世人惊叹的绿色答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进入“十四五”阶段,我国污染防治站在了又一个新起点上,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系统治理、智慧治理。
这名工作人员手里拿的并不是普通的摄像机,而是红外气体成像仪,它能快速找到油气泄漏点,从而进行精准治理。
像这种石化企业的设备管道连接点多达几十万个,这些看不见的油气泄漏,都会在大气中转换为臭氧等污染物。全国PM2.5浓度大幅下降后,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就是臭氧,而臭氧很多是由这种无组织排放产生的。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 李文青:过去我们主要是关注像烟囱这样有组织排放,类似于管道泄漏、加油站、干洗店,还有大量的这种无组织排放,面广量大,难以发现,也是我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十三五”期间,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实施的关键战役。五年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到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从PM2.5的治理到臭氧污染治理;从企业烟囱排放到着眼无组织排放监控。一系列举措不断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目标提前完成,全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河北省第二测绘院的飞行员吴刚,每年都要执行几十次像这样的飞行测绘任务。
河北省第二测绘院飞行员 吴刚:这是我2015年飞起来在空中拍的一些航片,你看灰蒙蒙的,(拍)回来之后都需要特殊处理。像这两年天气通透了,拍的照片都特别清楚,就直接可以用于测绘了。
吴刚说,现在飞行,地面的山川湖泊都能看清楚,心情也豁然开朗了。蓝天保卫战让百姓的“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
河北省邯郸市骑行爱好者:这里原来是个钢厂,灰尘特别大,一出门就灰头土脸的,那时候想骑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你看现在,这里变身成了万亩大公园,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啊!
(总台央视记者 盛云 何莉 郑怡哲 江苏台 河北台)
新闻特写丨镜头里的北京天空
空气质量好不好,老百姓感触最深。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京市民——邹毅。从2013年1月开始,他每天都会拿出手机给天空拍个“证件照”,记录北京的空气质量。那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好了么?让我们通过邹毅拍摄的三千多张照片,看看这些年北京交出的绿色答卷。
邹毅每天坚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摄一张天空为背景的照片,汇总成了非常直观的北京空气质量视觉日志。
无论阴晴雨雪,也不管污染还是好天,邹毅都会拍一张照片来记录当天的天空。刚开始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有雾霾天气,后来蓝天白云逐渐成为主角。这一点,从年度汇总图上看,对比非常明显。
北京市民 邹毅:尤其到了2018年、2019年、2020年,你会看到整体上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说空气质量有颜值、有气质、有品质,那北京从颜值到气质到品质,是一个巨大的一个提升,而且这个好变成了一个常态。所以你会感觉到,我们现在再记录这件事情的时候,跟以前刚开始观察记录、拍照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为了更直观展示这些年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邹毅还将每张照片按照当天的PM2.5浓度数据进行排列,梳理这8年的照片,他得到了这样一张图。
北京市民 邹毅:这个横轴是(PM2.5)达标线,达标线以上是优良空气质量,底下是四级污染,2013年的时候达标天气还不超过一半,大概是176天,到了2020年我们有将近300天的好天气。
近年来,随着蓝天保卫战全面发力,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到区域联防联控,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越来越多。记录下这一变化的邹毅,也给自己的拍摄计划定下了新的目标。
北京市民 邹毅:我从2013年做到2017年是(拍摄到)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五年计划,然后从2018年到了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北京明年2022年要举行冬奥会,这些年的拍摄恰恰是覆盖了北京冬奥从申办到筹办到举办这个全过程。所以我给自己也定了个目标,希望我这些事情能坚持到明年2022年冬奥会举办。
(总台央视记者 怡哲 张煜 北京站 胜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