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委人才办获悉,我市日前正式出台《十堰市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充分考虑大学生面临的工作、生活等问题,明确从提供城镇落户便利、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给予就业扶持、加强就业支持、提高工资待遇、优化职称评定、强化奖励激励等方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记者 徐正国 通讯员 徐阳
福利一:提供城镇落户便利
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在十堰就业创业,凭毕业证可申请落户,公安部门及时办理落户手续,其配偶、父母、子女户口可随迁,享受本市市民各项待遇。
福利二: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按照《十堰市城区人才公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为在十堰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性住房,解决大学生租房购房问题。
根据上述《办法》,申请人可以个人或家庭名义申请租赁人才公寓。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只能申请1套。申请人如实填写《十堰市城区人才公寓申请表》,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进行初审、内部公示,并签署意见后报市人社局。市人社局对人才入住资格进行认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市委组织部对市人社局、市房地产服务中心汇总上报的入住人员名单审核批准。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向申请人发放入住通知书,与申请人签订租赁合同、办理入住等手续。房源紧张时按先后顺序轮候。
福利三:4项创业扶持,最高扶持资金500万
无偿扶持政策。对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的,根据创业项目申报和评审等次,给予2—20万元无偿扶持。
创业贷款政策。在校或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的,可申请最高额度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的,可按每人不超过50万元、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申请;创办小微企业的,根据其实际招用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数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全额给予贴息。
创业补贴政策。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经营一年以上,带动3人及以上就业的,可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孵化基地扶持政策。毕业5年内大学生入驻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对其予以场租水电费用减免的,可给予孵化基地场租、水电费补贴,补贴数额每年最高不超过1.8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在孵化基地以外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照每年最高不超过3600元的标准予以场租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新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设置5年培育期,按照孵化面积、孵化成效给予60万至500万元资金奖补。对孵化基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入驻企业30家以上的,给予最高60万元的考核奖补(认定当年给予20万元奖补,后续4年考核合格的每年给予10万元奖补);对孵化基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至15000平方米,入驻企业50家以上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考核奖补(认定当年给予40万元奖补,后续4年考核合格的每年给予40万元奖补);对孵化基地面积在15000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100家以上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考核奖补(认定当年给予100万元奖补,后续4年考核合格的每年给予100万元奖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5年期满后,可重新申报。
福利四:加强就业支持,生活津贴每年最高8万元
在本地民营企业就业的全日制大学生,按博士8万元/人/年、硕士研究生或“双一流”院校本科生5万元/人/年、本科1.2万元/人/年、专科0.5万元/人/年发放生活津贴,按年度发放,连续发放不超过3年。
城区民营企业大学生生活津贴由市、区两级按5:5比例负担,按年度发放。对中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企业组织新招用的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初级工1000元/人、中级工1600元/人、高级工2000元/人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对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范围不包括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对离校两年内且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
福利五:提高工资待遇
大学毕业生录(聘)用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市、区)或者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工资可直接转正定级;录用为公务员试用期满的,工资可高定一至两档;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用期满的,工资可高定一至两级。
在以上地区工作满8年,经组织批准调离的,高定的级别档次和薪级工资可以保留。其中,录(聘)用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按标准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录(聘)用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按标准落实乡镇工作补贴。
福利六:放宽职称评定条件
大学生在乡镇基层就业的,申报中初级职称对科研成果、论文著作放宽要求或者不作要求,将基层经历、基层贡献,特别是乡村振兴一线贡献作为重要评价要素。适当放宽基层大学生申报职称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要求,对基层中小学教师免于参加水平能力测试,由基层学校考核推荐;对基层大学生申报卫生专业职称,适当降低水平能力测试合格成绩;对基层大学生申报农林水专业中初级职称,免于参加水平能力测试,由基层单位考核推荐。按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原则,对基层大学生单独分组评审,适当提高评审通过率。
福利七:强化奖励激励,最高可获10万元奖补
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得奖励的项目给予2—10万元资金奖补。在全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评选中,对在基层一线有突出贡献的大学生单列推荐选拔指标。逐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大学生奖励激励体系,形成分层次、分类别的基层优秀青年人才评选奖励机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