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受访者 供图
到养老院提供志愿者服务。受访者 供图
仲夏时节,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大学西校区教工宿舍楼里,73岁的刘桂华正在给一盆叫不上名来的植物浇水。上午的阳光洒满房间,角落里的花花草草也显得格外精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进门挂架上整整齐齐悬挂着的志愿者装备“三大件”——志愿者红马甲、志愿者小红帽、志愿者服务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老人这十几年为凤凰街道居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37年医护生涯,不忘利民初心
刘桂华出生于1948年,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国家养的孩子,我记得党的恩情,永远感党恩、跟党走。”刘桂华反复强调。
原来,刘桂华在11岁时就成为了孤儿,直到17岁,黄冈的民政、劳动部门给她安排了在当地一个山区的卫生院工作。“我在黄冈县贾庙区卫生院工作了8年,那里当时只有一个医生,加上我也才两个护士,一天24小时,两个人轮流值班。”刘桂华说。
1973年8月,刘桂华随着丈夫一起调到当年的黄冈县三医院,1987年,刘桂华又从黄冈县三医院调到鄂州市中医医院。37年的医护生涯让刘桂华对群众的痛苦感同身受,只要有机会,她就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农忙时节,除了给乡亲们治病,她还在那里给村民们干农活,一趟挑起旁人两趟的肥料。“当时没钱,只想着做事,上山下乡、割谷插秧啥都干。”刘桂华说。
11年社区打卡,提供志愿服务
前脚从鄂州市中医医院护士长的岗位上退休,刘桂华后脚就来到了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做志愿者。
“我是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第二党支部的书记,就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天早上,家住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的刘桂华和年轻的“上班族”一样,早早来到莲花山社区“打卡”,这一去就是11年。“我们社区上班,刘奶奶也上班,一点不像个退休的人。”莲花山社区工作人员笑道。
不计报酬,不讲代价。刘桂华整天马不停蹄地东跑西颠,外出帮忙买菜、买米、买药等跑腿的车费全都是自掏腰包。这十几年,她不但分文不取义务劳动,反而还把她微薄的退休工资搭上了。
刚开始,社区还没志愿者,刘桂华就自己去做志愿者宣传。去拿志愿者证的时候,还领到了200元的志愿者补贴金,但她转头就捐给了同社区的残疾人。
“我有手有脚还有工资,没有这些补贴我也能生活,残疾人比我困难得多,这钱在他们那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桂华说。从那以后,每年她都会从退休金里省下来一部分资金捐给残疾人,100元、200元、500元、600元……省下来的钱她都拿去补贴困难群众。
统筹:方洲 王焱尧
策划:曹伊灵 刘璐
执行:张万恬梓、阮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