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应城:他们,于沃土中掘“金”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6日17:53 来源: 应知之城

这里,地处应城最南端,与汉川市接壤,三面临水,四季分明,名为南垸良种场。

孕育良种,顾名思义土地肥沃,这里的人们更是不拘泥于水稻种植,近年来,该场在5个分场、3个村3000余名群众中汲取智慧,依托自身优势,藕、蟹、虾等特色产品逐渐扬名。

“这里旱不着涝不着,掘‘金’沃土,咱南垸,正在努力!”夏雨丝丝,浸润南垸人眉眼。

藕田里的新期待

鹭鸟飞过,荷叶田田,南垸河岭村藕田里,新的丰收值得期待。

“现在7月份气温高,藕正在长,肯定会丰收!”村里种植大户吴三明查看自家200亩莲藕后,自信预判。

此前,吴三明是个种稻“把式”,但他觉得,虽然水土好,但水稻种植收益仍无法更进一步。

“我们南垸水充足,泥厚,宜于莲藕种植。”吴三明琢磨着“变招”,种好稻的同时尝加入莲藕种植,增加土地收益。

吴三明的打算与南垸发展基调契合——当地一直不遗余力地在5个分场、3个村推广产量高、风险低、管理较为简单的莲藕种植,支持建立莲藕农业生产合作社。

2019年,经过深思熟虑,吴三明流转土地,加入同村胡建国牵头的莲藕农业生产合作社。丰收后,他算了一笔账,发现莲藕亩产是水稻的三倍,收入更是四倍有余。

“种好粮食的同时,种好藕,有搞头!”和吴三明一样想法的群众很多,南垸因势利导,助推莲藕种植逐步向基地化、产业化发展。

据胡建国介绍,南垸藕生吃甜脆、熟吃粉香,每年10月份莲藕采挖旺季,每天通过线上、线下交易,销往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南垸藕高达1.6万斤。

池塘旁的致富路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水二字。”这是南垸群众的共识。土种作物,水,则集中大家的智慧开始发挥应有的效果。

7月5日,南垸西苑村,现年河南信阳籍养殖大户杨志明的妻子王女士正在承包的百余亩毛蟹池旁喂食投料。

“这里水资源丰沛,适合毛蟹、小龙虾养殖。”三年前,杨志明携妻子慕名到南垸创业。

经过打拼,杨志明和妻子发现,当初的选择很正确——去年仅毛蟹产量就达到2万斤,毛收入30多万元,今年产量和收益有望更高。

杨志明只是南垸毛蟹、小龙虾养殖群体中的一分子。据介绍,南垸从事该行当的大户达到20余户,养殖面积逾3000亩。

“搞好服务,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南垸投资近200万元,协调解决水、电、路等实际问题,着力为养殖大户创造发展环境。

预计今年毛蟹、小龙虾产量可达到75万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大户带动,农民参与,池塘旁的致富路,逾走逾宽。

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当下,南垸正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土地整体流转,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艳阳下的新篇章

夏阳艳丽,长约2600米、宽15米的沟渠内,村民们正忙着清淤除杂排水渠系,为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便利。

杨文和,河南籍人,湖北三合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2015年,杨文和到南垸承包渔池养殖毛蟹。

去年5月份,杨文和个人出资6万元,清淤三分场长900米、宽8米的村级排灌渠,保证渔池水系畅通。

“出点钱清淤下沟渠,利人又利己,这样的事不赔本。”杨文和说,他们来承包土地,从土里掘“金”,回馈社会和当地群众,也要尽一份责。

这份善举,还在延续——安徽籍莲藕种植户每年也自发出资修整机耕路。

搞好生产生活环境,谋求振兴,依托群众,当地党委明确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迈进方向,在不折不扣做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叫响南垸藕、蟹、虾品牌,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城乡发展样板。”场党委书记宋毅表示,在党旗的引领下,南垸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积极谱写更加壮丽的发展新篇章。

作者:王琦 冯璇 董雪 程国辉 何博 胡家灿

【纠错】编辑:卓婷静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