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刘阳 通讯员沈路虹 张静妍)7月19日记者获悉,为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成立博士团,开展了2021 年“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武汉市东西湖区、东湖高新区、洪山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等30余个社区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花式科普,传递“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价值理念。
蛋白饮食,自主区分“好蛋坏蛋”方式
在洪山区世茂林屿岸社区的示范活动中,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团进行了蛋白饮食的专业科普。作为湖北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子活动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师生志愿者及社区居民代表40余人参加活动,线上直播互动浏览量达13万余次,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参与了现场的科普活动。
“各位叔叔阿姨知道一日三餐要怎么吃吗?”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张卓以“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为主题,从主菜、主食、果蔬三个方向展开宣讲。
“如何区分一颗‘好’蛋还是‘坏’蛋呢,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博士团志愿者就“坏蛋哪里跑”为主题,从鸡蛋简介、质量区分、日常保鲜三个环节展开互动。
“大家知道鸡蛋正确的储存方式是什么吗?”活动间隙,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党员志愿者于社区活动室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问答,引导社区居民了解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社区居民反响热烈,纷纷拿出手中的鸡蛋随之互动。
同时,食品快检专家对社区居民早上买菜的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向社区居民展示食品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实操与居民进行深度的科普互动。
药食同源,科学识别“以形补形”谣言
在武汉市青山区八大家花园社区,博士团志愿者们围绕药食同源开展主题为“食·养”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讲堂,青山区科协、青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八大家花园社区居民到场参加科普讲堂。
“药食同源究竟该怎么吃?”“‘以形补形、以脏补脏’这些老人言不听真的会吃亏吗?”博士团志愿者周少潼围绕药食同源开展主题为“食·养”的科普讲堂,志愿者通过讲解辨识传言误区、养生保健知识、膳食营养搭配及营养剂的选择四个部分,结合观察实验,同居民一起动手观察真假蜂蜜的差别,带领大家走进药食同源,一起科学养生,共享健康。科普课堂后,志愿者就药食同源与居民开展互动问答。生姜及红枣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他们的食用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居民们积极回答,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志愿者陈贵婷提醒大家,我们在食用食品时应该注意食用量,并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食品。
速冻食品,精致选择“新型养生”蒸饺
“有哪位爷爷奶奶能列举出三种常见的速冻食品?”博士团志愿者沈路虹以速冻蒸饺为例,向洪山区三鸿社区居民展示了蒸饺从禽肉养殖、加工处理到灭菌检测、包装运输的全过程,引导社区居民了解政府部门如何快速检验食品安全质量以及检验流程。武汉市科协、洪山区科协、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与了活动。
博士团通过现场烹饪营养蒸饺,与居民一同品尝互动,介绍食品产品的制作工艺、营养理念、速冻食品的选择与烹饪,从而助力产学研对接、食品产业复工复产,传递“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
据华中农业大学该项目负责人向异之介绍,2021年6月,“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启动,被列入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委主题日重点活动之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食安中国”建设中主动作为,担当善为。该项目在湖北地区地活动由华中农业大学发起,得到了湖北省食安办和文明办具体指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