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我为群众办实事

【帮到底】失联37年,弟弟“张红志”你过得好吗?姐姐很想你!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15:04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

视频剪辑 殷悦

实习生 曹祥飞 余桂 童星茹

从四川来到湖北打工时,背井离乡的张红英只有19岁。48年过去,现如今已经67岁的张红英在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安了家,儿女渐渐长大,孙子们上小学后不再需要她照看,看着邻里街坊的老人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张红英对弟弟“张红志”(谐音)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我和弟弟还是1984年见过一面,那时候我们没有电话,后来我和儿子搬家了,再也没有联系过,您们能帮我找下弟弟吗?”近日,张红英老人向极目新闻(027-86777777)求助道。

子孙长大她更加思念弟弟

7月28日上午9时许,极目新闻记者驱车来到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下集湖景新苑小区。张红英老人正在家中打扫卫生做着家务,儿子杨宝林上前对极目新闻记者说道:“总算把你们盼来了,老妈一直挂念弟弟,念叨了很久。”张红英不识字,儿子杨宝林将相关信息写在了一张纸条上。

身份证信息显示,张红英出生于1954年。“这身份证是来到湖北之后办的。”张红英慢慢讲述起她年少时从四川来到湖北打工的故事。

大约在1973年,19岁的张红英背井离乡,从四川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来到湖北省黄陂县(现武汉市黄陂区)务工,再也没回过老家。1975年经人介绍,她与丈夫杨平生结婚,育有两儿一女。那时,他们一家住在黄陂县研子镇陶岗村杨家垱(现属于罗汉寺街道)。1995年,丈夫杨平生因病过世后,他们一家人就搬走了,来到黄陂盘龙城。

这几年,随着年龄变老,儿女渐渐长大,孙子们上小学后也不再需要她照看,看着邻里街坊的老人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张红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最后一次见面是37年前

“弟弟家生的是女娃,1984年我们住在黄陂研子镇的时候,弟弟曾带着女儿来看望我们,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张红英回忆。

那一次弟弟过来住了十来天,还一起帮忙干农活,当时通讯条件有限,双方都没有手机。弟弟当时透露,他一直在湖北黄冈浠水打工维持生活。杨宝林也记得舅舅曾经来过黄陂,只是当时年龄尚小,脑海中只是一些模糊的信息碎片。再后来,相关的字条、老物件在搬家过程中遗失,关于弟弟的线索只剩下一个姓名“张红志”(谐音)。

张红英介绍,她19岁从四川外出打工,之后和老家失去联系了,出门打工前父母已经去世了,他们一共兄妹七人,她排行老六,她不清楚大哥等人是否还健在。“我和弟弟的年龄相仿,我们小时候一起玩泥巴,一起干农活,关系最要好。我们有37年没见面,我也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我很想念他……”坐在采访车上,张红英盯着窗外,回忆起和弟弟相处的场景,眼里泪花滚滚。

呼吁“张红志”跟姐姐联系

7月28日上午10时30分,极目新闻记者陪同张红英母子来到武汉市黄陂区公安分局盘龙城派出所寻求帮助,分管户政的副所长司孝义热情接待了母子俩,立即询问了解情况,反复核实看能否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弟弟叫“张红志”,老家是四川的,曾在湖北黄冈浠水打工,有两个女儿……张红英老人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

司孝义副所长通过警务系统查询,希望关联相似姓名的男子,再由张红英辨认。由于张红英仅知道弟弟名字的谐音,不能确定其户口、名字是否更改,有效信息十分模糊,这给查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两个小时的搜索,司孝义副所长排查了上百人,并向疑似人员致电询问,但对方均表示“找错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司孝义副所长表示,他们会继续想办法尝试帮助老人寻亲。

7月30日下午,二儿子杨胜林又带着母亲慕名来到洪山区公安分局珞南街派出所,求助“辨音识人”的老民警王保库。老王排查了一下午,奈何有效线索太少,依然没有找到。

看着公安民警、极目新闻记者一次次努力,张红英老人有些不好意思:“我知道各种办法都用了,你们十分辛苦,我很感谢你们,怕是找不到了……”

“张红志”,您在哪里?您的姐姐张红英很想您。如果您和女儿看到这条新闻报道,请及时致电极目新闻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我们将第一时间向张红英老人转达。

【责任编辑: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