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江评论:订单农业让农产品“不愁嫁”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4日16:45 来源: 荆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仲旺)监利市龚场镇爱民村位于省道监汉公路南侧,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的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受地理位置、先天条件和政策倾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爱民村的引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传统产业规模大,特色产业规模小,缺乏涉农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城乡二元发展模式沿袭多年,城市与乡村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发展鸿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叠加推进,造成了乡村地区的持续衰落。与诸多江汉平原乡村无异,面对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冲击,爱民村的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谋生,从事玻铝加工或者商超餐饮等行业。空心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等人口困局,制约着爱民村的发展壮大,也导致本地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萎缩。就虾稻连作产业而言,爱民村的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深加工企业,对客商外销深度依赖,几乎没有附加值和竞争力可言。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各自经营、地块零散分割、农技水平低下、水利设施老旧等因素的阻碍,农业生产过程中派生了大量废弃物、污染物,严重破坏了村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长久以来,爱民村既不见绿水青山,更不见金山银山。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在乡村,乡村振兴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贯穿“十四五”到“十九五”6个五年规划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面对着“缺政策、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的不利局面,龚场镇包村干部和爱民村两委班子并未因循守旧、坐以待毙,而是将人民立场转化为担当实干的内生动力。镇村两级干部借助虾稻连作的资源优势,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订单农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动,全方位对接种植农户,着力构建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探索实践永不停步。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但唯有“思想敢于破冰”方能引领“发展率先突围”。订单农业既是连接农民与涉农企业的特殊纽带,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大力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使种植农户吃下了产业兴旺的“定心丸”,搭上了富民兴农的“复兴号”。该模式整合了周边分散的农户、家庭农场参与种植,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了爱民村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够排斥变革、拒绝创新,决不能够纸上谈兵、固步自封。镇村两级干部正是敢于破除思想坚冰、摒弃惯性思维、善谋善作善成,方才推动了爱民村农业产业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战略,也是破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产业兴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实现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必须先从思想破冰,必须实实在在地立足于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之上,必须真真切切地体现在扫清高质量发展障碍之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基层党员干部要乘着“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浩荡东风,因地制宜、敢闯敢试,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瞄准质量引领、融合发展、补齐短板三大方面,稳步推进农业集约高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走好乡村产业兴旺之路。

【责任编辑:鲁伟龙】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