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综合新闻

高校版《牡丹亭》亮相昆山巴城 演绎昆曲“青春”之声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21:0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说】《游园》《惊梦》《寻梦》……10月13日至15日,2021昆山重阳曲会暨第一届全国高校昆曲社团汇演在昆曲的发源地——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亮相,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大学昆曲社团的学生们用清丽昆腔演绎高校版《牡丹亭》,让古老的昆曲展现“青春”之声,为传承保护昆曲贡献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同期】现场

【解说】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誉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自2015年以来,巴城镇已连续举办7届重阳曲会,吸引和培养了大批昆曲拥趸,并在海内外昆曲界和文化领域形成了很好的反响。为让昆曲走进更多年轻观众,巴城镇此番尝试和北京大学共同制定《巴城·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方案》,并合作举办第一届全国高校昆曲社团汇演,从青年人的视角演绎不一样的昆曲。

【同期】湖北理工学院老师 王振华

因为昆曲特别的美,它被称为我们的“百戏之祖”。我们学习其他的剧种,就要先去了解昆曲。

【解说】昆曲爱好者王振华告诉记者,他是湖北理工学院的一名老师,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戏剧有所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昆曲这门传统戏剧钟爱有加。

【同期】湖北理工学院老师 王振华

一开始是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来开设的,后面我们就作为音乐舞蹈专业的必修课来做了,学生还是非常受益的。我6岁学艺,今年刚好是我20年(戏剧学习生涯)。感触特别深,希望我的同学们能够跟我一样把这条道路坚持下去,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同期】湖北理工学院学生 徐歆阳

我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有过“戏剧进校园”的活动,了解到戏剧方面的知识,大学的时候,对这个还是挺感兴趣的,所以就加入了学校的社团,因为我觉得昆曲本身就是很美的,想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解说】重阳曲会期间,北京大学学生京昆社社员、哲学系博士生张云起和昆曲爱好者一样,同台展示他们眼中的昆曲之声。

【同期】北京大学学生 张云起

我从9岁开始业余爱好昆曲,从小的时候觉得(昆曲)就是漂亮,长大了以后,我更能够体会昆曲中文字的优雅,身段的优美,唱腔音乐的美感,也包括它(昆曲)文化的内涵与古典文学的积淀。

【解说】作为昆曲的发源地,巴城镇近年来大力推进“昆曲小镇”建设,积极打造昆曲文化载体、引进昆曲文创产业、举办昆曲品牌活动、打造昆曲旅游线路等,让昆曲焕发新风采、绽放新魅力、形成新流量。

【同期】《中国昆山昆曲志》主编 杨守松

昆曲既要结合传统,也要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年轻人的审美情趣,我们更有那份责任,有这个担当,把这个昆曲做好。

【解说】曲友雅集、竹笛沙龙、古琴雅集、重阳清唱会等多场活动也在重阳曲会期间陆续上演,以昆曲为纽带,不断放大昆曲“好声音”。

记者 葛勇 江苏苏州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责任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