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授信,让每个村民有了“备用钱包”;金融村官,给每个乡村老板当好“帐房先生”;送码授信,助小微商户“码”到成功……
近年来,通城农商银行以支持乡村振兴为己任,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从整村授信、信贷支持、普惠金融等方面精准发力,深耕细作,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截至9 月末,通城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 38.4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 85.51%,同比增长9.56%。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8.2 亿元,同比增长15.8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4.46亿元,同比增长20.09 %。
整村授信,普惠乡村金融
深秋季节,记者来到五里镇尖山村油茶产业基地,只见一垄垄油茶树郁郁葱葱,油茶树下翻耕一新,套种着一株株中药材苗。“这片基地有280亩,套种的中药材是黄精,值钱着呢。”3组村民黎波脸上写满喜悦。
黎波是尖山村的种植大户,多年来一直从事油茶种植。今年扩大了油茶种植规模,还在基地套种中药材。油茶已挂果,药材长出新绿,但人工劳务费的开支让他手里的资金吃紧。
“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找担保人又太麻烦。”黎波正在为银行贷款发愁时,通城农商行到尖山村开展“整村授信”活动,对他进行了预授信,手把手地教他手机申请贷款操作流程,从开通手机银行到贷款发放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5万元“荆楚小康贷”就到账了,帮黎波解了后顾之忧。黎波逢人便说:“整村授信是件好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备用钱包’。”
“手机一点,马上到账。” 通城县银保监局驻尖山村干部涂会明说,随着农商行“整村授信”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用上“备用钱包”里的钱。截至目前,该村已有300多户村民获得了授信资格。
通城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村民来说,整村授信就是为广大农民朋友铺就“致富路”、搭建“致富桥”的一项重大措施,其目的是全面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前该项工作已在通城县各乡镇全面铺开,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该县180多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
金融村官,“贷”动乡村发展
9月8日,隽水镇油坊村进村入口新修好的路段正式开通,村民们感叹:“路修好了真是宽敞许多,以后我们进村子里再不需要绕路了,感谢廖老板为我们村发展做贡献啊!”
村民口中的廖老板叫廖爱华,也是油坊村村民。他说,这次公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通,主要得益于农商行金融村官的服务好、贷款快。
“我长期从事建设工程承包,前段时间承接了油坊村至李家塘村路段公路建设,作为施工承包商,需预先垫付工程款,人员、材料、设备方方面面都要用钱,资金上出现了短缺。”廖爱华说,正在他苦恼之时,农商行的驻村金融村官毛磊主动上门为他服务,给他提供了资金保障。
7月份,通城农商行锦山支行在油坊村调研时,村委会向工作队重点介绍了廖爱华的情况。次日,毛磊来到廖爱华所在的工地,实地考察建设工程用工和资金运转情况,了解到项目承包盈利情况稳定,向他介绍了该行信贷产品——“荆楚小康贷”。
“该信贷产品属于信用免抵押免担保贷款,资金循环使用,随用随取,用一天支付一天的利息......”经过毛磊详细地介绍后,廖爱华满意地点了点头,直夸农商行的服务贴心,随后立即申请到15万元的贷款金额。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老百姓,推动乡村产业持续振兴,通城农商行分批向每个村(社区)派驻1至2名金融村官,将他们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张贴在村委会门前的宣传栏,要求他们定期进村入户调研,把资金、政策、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围绕涉农类的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信息建库,为每一个乡村老板量身定制了“农担贷”“亲情贷”“青创贷”等特色金融信贷产品。
目前,通城农商行选派60名支行行长、信贷经理兼任“金融村官”,深入该县33个村(社区),配合基层党组织开展村银共建、整村授信等金融服务下乡活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架起银行服务村级经济、服务“三农”的桥梁和纽带。
送码授信,便捷商户融资
近日,在隽水镇通泰建材市场,通城农商行工作人员做“送码授信”回访工作中,鑫发灯饰的方老板感激地说道:“码商e贷真方便,手机操作即可提款,有了它我做生意更有底气了!”
方老板的鑫发灯饰已开业多年,客源充足,但有时会缺少备货周转资金。今年4月,通城农商行武长支行在该市场开展“送码授信”活动,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客户经理到店调查核实,根据近半年农商行的“扫码e支付”收单业务的经营流水,当天就向方老板授信30万元,他也成为该市场获得“扫码流量贷”第一人。
在回访中,记者看见农商行工作人员所到的每一户商铺,老板都热情地接待,胜似亲人。
“农商行的服务好,用了农商行的码,店里收银我放心,他们送的小喇叭每一笔进账都播报得非常清楚。”在德力西电气家,老板张丽不禁夸赞道,她的客户跨行扫码不仅不收取手续费,刷一下她还有一毛钱的奖励金,到账速度秒到,非常赞。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把农商行的便民助商政策宣传到位,帮助更多商户渡过经营困顿瓶颈期,确保全面满足广大小微市场主体需求,该行采取“重点营销+暖心服务”的战略深耕精耕片区内的通泰建材市场,将该市场成功打造成为“送码授信”示范市场样板,一户一策对商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有码必有贷 有贷必有码”,上下联动开展好“小微金融店小二送码授信暖人心”活动。截至9月末,武长支行已在该市场成功布码 126户,覆盖率达95%,活跃率达90%,优质商户占比85%,多码布放占比92%,签约授信22户,金额270万元。
银龄行动,延伸服务触觉
日前,家住塘湖镇凉亭村七组的老人金梅香,由于她行动不便,无法前往塘湖支行柜台办理粮补存折激活业务,从而取不了钱,一时不知怎么办。
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安排专人上门为老人办理存折激活业务,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你们真贴心,感谢你们!”老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通城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爱老、敬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伴随着金融智能化的发展,做好老年人的金融服务是我们助力乡村振兴,延伸金融触角,拓宽服务渠道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通城农商行在塘湖镇建立乡镇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支付服务“乡镇示范区”,示范区涵盖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等“适弱化”支付服务,面向运用智能技术有困难、难以适应现代化支付工具发展、对支付服务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更全面的助老服务。同时,通城农商行还将普惠金融与“进村入户”工作相结合,通过提供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主动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村的街道、村组、农户家里。
针对老年人特点,该行还优化软硬设施,在合理保留传统的人工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布设了具有存折业务功能的智能柜台,方便老年客户存取现金,安排专职大堂经理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众的现金服务做好引导,通过配备引导人员、开设专门窗口、细化工作指引等方式,充分保障老年、残障等特殊群体运用智能机具方面的基本需求。通过坚持将智能创新和传统服务相结合,帮助“适老化”群体熟练操作新机具、适应新潮流。
“一直以来,通城农商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创新产品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出实力、下真功践行普惠金融责任和使命,着力打造‘责任银行’。今后,我行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农商力量。”通城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广韬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 陈新、通讯员 王正国 吴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