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态势下,日常清洁消毒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屏障,能有效清除和阻断病毒的传播。近日,山东省实验中学刘至理、解天佑两位同学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以专项赛第二名的成绩斩获素有“中国青年诺贝尔奖”之称的丘成桐大赛银奖。
【解说】7月16日,记者来到山东省实验中学,采访了刘至理、解天佑两位获奖同学。
【同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 谢天佑
我们这个项目呢,是一个消杀机器人的优化调度以及路径规划问题。优化调度问题呢主要是针对多个机器人对它们的任务进行分配,然后我们的机器人是消杀机器人,就是对于医院中的隔离病区进行消毒工作的,然后路径规划呢就是确切的这个机器人任务再被分配好之后,如何达到这个每一个病房,然后对它们这个路径做一个规划,有点像那个地图找路的这样一个内容。
【解说】据了解,目前的病毒的消杀工作大多是由人力完成的,效率低并且消毒人员感染病毒机率大,比较危险。谢天佑对记者说,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的初衷是想替妈妈分担困扰。
【同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 谢天佑
20年初的时候呢,我妈妈的很多同事因为她是医生嘛,都去武汉支援了武汉,我就在想如果哪一天我妈妈也去了武汉,那她也会面临这些很危险的问题,她的同事们在对病房进行消毒的时候,需要穿那么厚的防护设备再进去,然后工作很长时间,那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个角度帮她,作为她的儿子帮她分担一些分担呢,这个问题从此就这么建立了。
【解说】在研究过程中,刘至理、解天佑去往了多家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又深入医疗一线的实战工作中探寻课题的可行性,又以最快的速度自学了c++、Java、python等编程软件,从最初看到地图得出一条路径,到用计算机处理地图的这一过程,经历了两年的时间,经过反反复复数百次的实验、编程和修改。
【同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 刘至理
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吧,因为我有很多参数需要去进行调节,然后在这过程中比如说有一个参数要是调错了,或者是去掉了其中几行代码,我就发现整个结果会非常的不一样。或者说这个机器人它就没法动了。然后你就需要再去不断的去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删掉,为什么需要加上这些代码。
【解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素有“青年诺贝尔奖”的美誉,是由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于2008年为全球华人中学生设立,是目前公认的能体现国内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最高奖,其理念为倡导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团队研究报告的形式参与,激发和提升中学生对科学项目的兴趣。
【同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 刘至理
(领奖)过程非常的让我震撼,然后让我真的是见到了这种顶尖的科学家,让他们不再是成为就是那种,书中的就是一个以前看到的这种形象,让我真正看到就是原来一个顶尖的科学家是可以成为这个样子的,然后让我非常内心受到了震撼,然后也更加坚定地以后想从事科研方面的一些工作。
【解说】经过不懈努力,刘至理、解天佑的科研成果得到一致认可。他们的指导老师石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位同学从高二开始研究课题,在保证正常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同期】指导老师 石磊
这个努力不简简单单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呢,他们要用到物理的、化学的,还有数学的知识,然后还要去做实验,然后对于自己做出的成果,要进行一个效果的验证然后再进行评价,再进行改进,所以一个反复的迭代,对他们进行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磨练提升。
(王峰 山东济南报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