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毛红平、王险)“我村企业金鼎联村俱乐部生产的鱼面、手工油面、豆丝等土特产每天销往大武汉,产品供不应求,仅这一项可带动每户村民增收3万元以上。融入大武汉,我们有优势!”1月6日,红安县太平桥镇太平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晏高兴地说。
太平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通讯员 供图
太平桥村与武汉田地相邻,全村7.4平方公里,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垸,602户,2025人,村里有1000余人在武汉打工、购买房子。
“融入大武汉,首先是要让全村的产品销往大武汉,要让我们全村成为大武汉的菜蓝子、果盘子!”该村返乡创业的能人刘长顺信心十足。
刘长顺是该村在武汉创业的能人,今年四月份他主动回乡创业,投资300余万元兴办一家金鼎联村俱乐农副产品加工部企业。主要生产豆丝、鱼面、手工油面、糯米糍粑等传统地方特色产品。到2021年底已实现年产值四百万元,当年上交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2万元,带动本村贫困户和群众就业30余人,年家庭增加收入3万余元。村里象刘长顺这样的能人还有好几十人。
红安县太平桥村幸福社区。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村里投资120余万元新建村党员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通过这个党建平台,进一步夯实村级党建基层,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该村先后投资80余万元,重点打造大路边、细许湾两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大路边约1000㎡的危旧房拆除平整,建成便民小道3000余米,改造当家塘堰2口,新建和拓宽排水沟500余米,新建120㎡文化活动室一座和约400㎡文化广场一个,完成户厕改造170余户,先后投资14万余元添置垃圾转运车一台、垃圾箱(桶)31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常态化。
太平桥村一组景观塘。通讯员 供图
同时利用国家项目铺设污水处理主支管网3万余米。实现了全村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小道,全村人居环境和村庄面貌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这样一来,我们村与大武汉的差距不再是那么大了,我们像是在城里生活一样。”该村二组村民李发保逢人就说村里变化大。
刘海晏介绍,村里还先后投资11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旅游厕所一座并投入使用,新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3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搭建50平方米百姓大舞台一座,将幸福新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连成一片,打造成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幸福新社区”。为广大村民和安置户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有利的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里还大力实施“民间工艺传承人计划”,利用本村“红安绣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寿仙人才优势,投资30余万元建成220平方米“红安绣活传承中心”,通过举办民间刺绣技艺展演赛、传承人群培训、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带动妇女和贫困户就业200余人,村里的绣活产品全部销往武汉,增加了贫困人口家庭收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