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竹山县龙井村:结对“一家亲” 帮扶“硕果丰”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2日17:49 来源: 秦楚网

龙井村,整治一新的龙井苑。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文、图/记者 韩玉砚

“道路硬化后,出行方便了;有了通信基站,打电话再也不用到处找信号;闲暇时间还可以到广场散步,去农家书屋沐浴书香……”1月10日,“新春走基层 看山乡巨变·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看竹山”采访活动走进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处处都能感受定点帮扶给这个山村带来的好处。

龙井村是省委宣传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定点帮扶村。自2021年7月份新一轮定点帮扶和驻村工作启动以来,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倾力帮扶,成效显著,受到当地干群广泛赞誉。

道路修缮前后对比图。

——雨天泥泞路,变身崭新“感恩路”

站在龙井村4组地势稍高处,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伸向远处的茶园、耕地,时有农用卡车、轿车呼啸而过。走在干净、整洁的路上,呼吸着微寒的空气,神清气爽。

据了解,以前这条路没有硬化,屡遭水灾后被冲毁,一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车辆无法进出,村民行走也很不便。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向利介绍,工作队进驻入户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向省委宣传部机关申请帮扶资金,硬化修缮这条1.3公里的道路,帮助150多户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不便问题。

群众自发在路上镶嵌出“感恩路”三个字。

道路修好后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赞扬,村民出于感激,在路边镶上“感恩路”三个字。村民徐枝秀动情地说,“以前,孩子买的车都不敢开回来,怕刮底盘。今年,孩子们听说道路竣工了,打算开车回来过年。”

“路通了,好日子更有奔头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可介绍,这既是一条民生路,也是一条致富路。“这条路周边全是茶园,茶叶是村里的主导产业。路修好后,不仅让4组村民生活方便了很多,而且为村里的茶叶打通了销路。”

工作队为该村建设的书屋。

——有了通信基站,通话不再“找信号”

龙井村是历史悠久的旅游名村,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美中不足的是,以前该村通信信号较差,群众、游客反映较为强烈。

“经常经常有外地游客来了说,你们村什么都好,就是信号不好,想打电话都很难。”该村2组村民、农家乐老板张道社告诉记者,此前因为村里移动信号极差,不少村民为此更换手机号码。

王向利介绍,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省通信管理局、竹山移动通信公司,投资30万元新建移动通信基站,彻底解决该村二组、三组通信质量较差的问题。“办好这个事情,不仅能方便村民生活,也是为了打造好的生产环境、旅游环境。”

“如今,随时随地拿出手机,信号都是满格的。”李可说,村里很早就想解决这件事,但一直没能办成。“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立即想办法给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村里的群众对党委政府竖起了大拇指。”

亮化后的龙井村龙井苑。

——整治文化广场,“点亮”村民夜生活

竹山“老八景”之一的“孔阳神潭”位于龙井村的龙井苑广场。广场中间,一眼永不干涸的清泉、一棵树龄近500年的枫杨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地标景观。

李可介绍,龙井苑广场既是重要活动场地,也是村里的“脸面”。“因资金问题,广场一直无法点亮,一到天黑就是黑灯瞎火的,无法展开集体活动。”

驻村工作队到村后,申请专项帮扶资金,开展龙井苑广场环境整治,解决广场夜间照明和周边电路改造问题,并安装音箱和投光灯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如今,每到夜间,龙井苑广场灯光亮起,成为村民散步、跳广场舞和孩子们追逐嬉戏的地方。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鼓励村民多读书、读好书,工作队因村制宜建设3个书屋,协调多家出版社、书店,为村里捐赠5700余册、价值约17.75万元图书;协调部印刷发行处安装1台价值5万元的数字农家书屋显示屏;为42名学龄儿童捐赠价值约1万元的学习用具及文体用品。

“乡亲们不仅日子过得更加滋润,而且精神变得更加健旺,志气变得更加高昂,眼光放得更高更远,脚步走得更稳更实。”李可说。放眼如今的龙井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变得更有盼头。 

【责任编辑:白菲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