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吕有明 尹宏伟 付海洋)3月30日,黄冈市黄州区启动“喜迎二十大,E路心向党——新媒体联合采访团黄州行”活动,来自省、市、县的20多位媒体记者走进黄州区路口镇,探访文化传承的成果。
李家寨蓝靛印染成品。通讯员 供图
在路口镇李家寨村,“蓝靛染色”给采访团成员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年近花甲之年的“掌门人”陈小莲展示着她的作品,一匹匹颜色丰富、色相灵润、色调典雅、色光温和的产品,让人赏心悦目。
李家寨蓝靛印染成品。通讯员 供图
陈小莲介绍,黄州蓝靛染色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黄州府志》就有“黄州靛”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详实记载了黄州蓝靛制作技艺中木蓝、蓼蓝的种植及打靛的制作工艺。
国学课堂内。通讯员 供图
黄州区路口镇李家寨村自古临长江、倚巴河,气候温润,春夏之交有梅雨、入伏有干旱,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木蓝和蓼蓝的生长,李家寨附近的一河两岸,蓝靛染色制作技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蓝旋染色已成为巴河两岸百姓共同的记忆。
早年,陈小莲、李祖桥夫妻在武汉汉正街做服装生意,2016年回到家乡后再次创业,陈小莲说,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服装、装饰的喜好悄然发生了变化,“蓝靛染色”被广泛接受。目前,已带动附近村民种植木蓝、蓼蓝,生产的蓝泥水及经过古法制作的布料在市场上很走俏。
在院落的一角有一间特殊的“国学教室”,黑板、桌椅一应俱全,木质的桌子上残留着星星点点的蓝色“墨迹”。
陈小莲说,这里定期有慕名而来的国学爱好者和村民来上课,“黄州蓝靛染色制作技艺是生活在荆楚大地上的历代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黄州干年农耕文明创造的具有历史影响的地方风物。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们不能丢!”陈小莲坚定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