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青年创业先锋之王华斌。 记者周洪阳 制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周洪阳、鲁伟龙 通讯员陈智)名牌大学毕业的王华斌,辞掉国企的“铁饭碗”,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不仅将汉川汈汊湖虾蟹卖向了全国,还创办了乡村振兴学校。
王华斌是当地虾蟹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汉川乡村振兴学校校长,汉川市政协委员。3月31日,王华斌在他的农业扶贫馆里,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王华斌。记者 鲁伟龙 摄
放弃铁饭碗,回乡创业养虾蟹
2005年,王华斌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进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从事项目招标工作。工作稳定,但王华斌却不“安分”,他一心想着自主创业,做成一番事业。2007年,他看到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便从武钢辞职投资铁矿加工项目,但没有成功。2010年,他又与人合伙成立高科技的肥料生产公司,从事肥料生产和销售。
王华斌父辈都以养蟹为生,作为“蟹二代”,他对水产养殖也很有兴趣。在销售肥料的过程中,他多次前往江苏、广东等地,学习养殖技术。
汈汊湖。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汈汊湖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但家乡的虾蟹却卖不出价格。”每年回乡,亲戚朋友都在说,家乡的虾蟹没有品牌,大多成为被别人拿去“贴牌”的产品。王华斌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虾蟹资源。
2013年,王华斌回乡成立虾蟹养殖合作社,将分散的养殖户整合起来,根据个人能力和特点,将社员分配到生产和销售岗位,推进合作社有序运行,并注册了统一商标和品牌。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143户,辐射周边8个乡镇。
社员正在捕捞虾蟹。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净化水质,探索虾蟹鳜养殖模式
“做品牌最重要的是提升螃蟹品质,而不仅仅是注册商标。”王华斌说,他多次去外地考察,并参与养殖技术培训,结合当地条件,他摸索出虾蟹鳜的生态养殖模式,并使用了三重水质净化系统。
“小龙虾的习性和螃蟹是完全吻合的,我们种植大量水草,让褪壳期的虾蟹有躲避的空间,避免损耗。又间隔养殖经济效益高的鳜鱼,将亩产价值从几千元提升到了上万元。王华斌说,为提升产品质量,他建起了生态净水系统:先种水草,再养田螺,最后养殖花白鲢。提升水质的同时,也成为虾蟹鳜鱼的饲料。
“螃蟹没水都能活好几天,天生适合做电商。”王华斌说,从2014年开始,他聚焦新媒体、社群、新零售、微商、电商等领域,完善包装、物流、保温等配套措施,并积极拓展线下渠道,通过商会酒店合作,线下门店、农旅融合等方式销售。目前,他的品牌蟹养殖面积1万多亩,年产值将近2000万元。他将汈汊湖虾蟹卖向了全国。
汈汊湖的虾蟹。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创办学校,培养乡土新农人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2020年11月,王华斌创办了乡村振兴学校,为汉川培养本土的新型农业人才。
学校是公益性质,主要为学员提供农业种植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电商营销手段等课程。培训对象包括:当地的村支书、外地返乡人员、已经在从事种植、养殖的人。目前,培训班已经开了4期,学员近300名。
王华斌的虾蟹养殖基地。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王华斌说,他希望培养出来的学员,能够扎根汉川,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壮大。2022年,学校将再招收1000多名学员。5年内为汉川培养一到两百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言人,将汉川的品牌推向全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