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乡村治理·崇阳样本②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思路一杆子插到底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3日09:37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田城 通讯员饶青才、柳智励、柳永)6月18日,省党代会报告重磅出炉。报告指出,湖北省要建设先行区,奋进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

2022_0621_c8b1e884g00rdtzz905m3d200p0007wg00it005x_副本.gif

报告指出,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

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具体到县、乡镇、村,未来五年该怎么干?

6月19日至6月21日,记者连续走访崇阳县白霓镇、铜钟乡、石城镇、桂花泉镇,探访该县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地头干活儿的“书记”们

6月19日上午,白霓镇大市村玉米基地,全国人大代表,“90后”村支书程桔正跟村民一道除草。玉米地里,套种了药材黄精。这些黄精苗种下去不到1年,高的已有30公分。

“光种玉米,一亩地只能挣个800块钱;套种黄精,丰产期一亩地毛利润就有4万元!”程桔说。

微信图片_20220623020550.jpg.jpg

全国人大代表,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右)在玉米地除草。  记者  田城  摄

这种“粮药连作”种植模式,经过村“两委”和党员多次考察论证,一致研究出来的发展模式。然而,大部分村民担心亏损,持观望态度。去年4月份,村干部带头试种了300亩,一旦成功,就会引导全面种植。

在金星村千亩辣椒基地,“湘研55号”“线椒8号”“神剑21号”已经到了收获季节。地里,80多位村民正顶着烈日紧张采收。白霓镇党委书记谭其军接过一袋袋辣椒,倒在木板上摊开。辣椒种植大户杨转运则带着工人,将辣椒装箱,搬运上车。

微信图片_20220623020828.jpg.jpg

白霓镇党委书记谭其军正在帮种植户搬运辣椒。  记者 田城  摄

“两车辣椒,近20吨,分别发往长沙和浙江,这么热的天气,一点都耽搁不得。”杨转运说。

谭其军的白衬衫湿透了,紧贴在背上。他说,为了不耽误出辣椒,镇里一致决定,迅速修通可供货车自由出入的水泥路,不仅要把老板引进来,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浇灌的水泥路覆了塑料膜,已经干透了。金星村村支书王颁带着村民给新水泥路浇水,以防开裂。

“辣椒产业链很好,一头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市场,一头又带动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培植好这个产业链,完全可以推广。”谭其军说。

“产业党支部围着产业转”

铜钟乡清水村,地多田少,水资源短缺,曾是传统的农业村、贫困村。

2021年4月,崇阳县委书记郑俊华从武汉引进同济现代医药公司,在清水村因地制宜发展“七彩药王谷”项目。

“七彩药王谷”项目负责人薛云奎说,项目计划总投资10.8亿元,通过三年规划打造,力争建成集旅游观光、研学实践、成品产销、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农旅综合开发项目,实现就业500余人。

项目引进后,该乡第一时间成立“产业党支部”,把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设到田间地头,将分散作业的零星土地链接起来,合理布局、精细管理。这个党支部,因产业而成立。如果产业没发展好,铜钟乡政府干部王强作为第一责任人,将难辞其咎。“产业党支部嘛,产业链是基座,要是产业链这个基座垮了,党支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我绝对不会让这面红旗倒下,一切围绕产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

“铜钟乡的中药材产业,牵动县、乡、村三级,一发而动全身。在发展上,我们要‘一轮明月’,构建大基地示范引领”,还要‘满天繁星’,引导小基地有序发展。”铜钟乡副乡长祁颖介绍,目前,该乡药材总种植面积超过6千亩,明年将突破1万亩。

记者现场看到,这个药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推进,部分基地已成雏形。

微信图片_20220623021110.jpg.jpg

“七彩药王谷”项目的金银花基地。  记者 田城  摄

桂花泉镇桂花村,是崇阳县知名的“雷竹小镇”,雷竹种植面积达1.5万亩。

1999年,崇阳县将雷竹作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从浙江引进100多万株种苗,开辟基地1万亩。老家在临安崇阳村的“雷笋大王”叶琼夫妇也作为人才引进崇阳县。

22年来,叶琼扎根崇阳县,专心种雷竹,发展雷竹产业,亩产鲜笋1.5到2吨。她以商招商,带动10多家浙江商人驻扎在村里,以崇阳县为中部枢纽,建立起“全国雷竹贸易市场”,让崇阳雷竹不仅“卖全国”,更“卖全球”。

微信图片_20220623021454.jpg.jpg

雷竹冬笋,最高卖到过40元一斤。“笋比肉贵”,并不稀奇。通讯员 何为  供图

桂花泉镇党委副书记何为说,现在,“崇阳雷竹笋”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成了成都大熊猫的专供食品,年产值突破亿元。

从一根雷竹,发展到几百万根,浙江雷竹,内地扎根。22年来,崇阳县党政领导班子换了好几届,唯一不换的是对雷竹产业政策的扶持延续。

崇阳县竹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成项托见证了崇阳雷竹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2003年,崇阳成立竹产业化办公室,到全国各地推广崇阳雷竹笋。成项托是县里第一个去武汉市大批发市场卖笋的人。

2018年,“雷竹小镇”项目启动,县政府牵头成立绿投公司,投入2亿多元建设。建成后,基地先交予浙江竹农抚育,受益后实行分红,20年后再返给当地村民经营。

目前,该镇雷竹种植户超过千户,户均收入4万余元,带动了一大批村民获益。

党员带头干成常态

桂花泉镇东源村,是一个平均海拔约300米的低山村。因为地下矿藏多,过去,部分“头脑灵活”的村民将采矿作为收入来源。

“在万元户还很稀奇的年代,我们村的几十万元户都很常见了。”村支书熊超说。

矿产枯竭了,发展理念更要与时俱进了。东源村如何摆脱“唯矿思维”,变“地下经济”为“地上经济”“林下经济”,成为摆在村“两委”眼皮子下的头等大事。

发展快不快,全靠支部带。

为了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近几年,崇阳县委组织部对全县范围村“两委”干部“动手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决不允许“带病村干部”上岗,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4.5岁,干事创业的战斗力明显增强了。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崇阳县已全面形成一套以乡村党组织为核心、乡村自治组织为主体、产业经济组织为牵引、乡村监督组织为监管,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东源村要发展,思想需“破冰”。

2021年,崇阳县每个村统筹50万元,全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县一盘棋思路指导下,东源村跳出了“地下经济”,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全村种植石菖蒲。

最开始,村民们不敢干。村里发动3位党员成为“开荒者”,种了100多亩石菖蒲。

没想到,这几年石菖蒲市场火热,价格节节拔高,从40元一公斤涨到了100元一公斤,3名先行先试的党员尝到了甜头,村民们纷纷加入石菖蒲种植行业。

随后,村里又成立了白芨种植合作社,带动了11户农民加盟。

石城镇西庄村把雷竹产业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几位党员,把4组、5组、6组的800亩荒山荒地先流转了,统一种上了雷竹苗,眼下已经长到了2米高。”村支书熊存志说,群众担心亏本,党员干部就先带头干起来。

“先干起来,亏,让党员干部先亏;赚,带动大伙儿一起发展。”熊存志说。

记者从崇阳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崇阳县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筑产业“红堡垒”,把身份亮在产业链上,当建设“急先锋”,把资金用在产业链上,做产业“建设者”。

以支部为引领,在崇阳县“真金白银”扶持政策顶托下,这几年该县乡村产业链全域开花,半途而废者少,“落地有响”者多,带动了一大批新型农业市场主体成长起来,也吸引越来越多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全产业链条越做越长。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农村大舞台上,崇阳县通过深耕实践,一批村庄正快速走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623022048.jpg.jpg

崇阳县“省级生态文明村”回头岭村美丽一角。记者 田城  摄

【责任编辑:王焱尧】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