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全面展示石家河文化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石家河文化故事,不断提升石家河文化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探寻石家河文化”专栏,宣传报道石家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及专家对石家河文化的价值评析等,敬请关注!
6月23日下午,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考古发掘现场,10多名考古发掘人员正在土方坑里开展挖掘作业。
“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揭去表土,这是一个繁琐、漫长的过程。”正在细致挖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李晓杨说。从今年4月初到现在,10个方坑的挖掘正在按计划推进。
李晓杨介绍,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石家河遗址大型高等级建筑基址。
所谓的高等级建筑,就是文明社会进行特殊活动的场所。李晓杨说,此次发掘就是要探明它的性质、等级,对这些高等级建筑提取更多的考古信息。
除此之外,此次发掘还有两个目标,一是以石家河遗址发掘的精美玉器为线索,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及丧葬习俗;二是看距今4000年前后是否存在土坑墓。
石家河遗址位于长江中游腹地,跨度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这一时期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围绕石家河遗址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科学考古工作,发现、确认了谭家岭城址、印信台大型祭祀区、谭家岭高等级玉殓葬、三房湾专业制陶作坊等重要遗址区,一步步深化了学术界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认知。(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付磊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