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徐涛:“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30日15:24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彭景洋)因为工作的原因,三次见到徐涛,他都在伺弄烟叶。稍稚嫩的脸庞,略带青涩的语言,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2021年的6月13日,在烟地里忙完一天的他坐在桌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翻开烟叶技能方面的书。

从他父亲徐祖斌的口中,知道他叫徐涛,25岁,武汉传媒学院2017级毕业生,家住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坝乡宝石村。

“2020年毕业,因为疫情,没能出门,索性让他在家里帮下忙,一来是体验下生活,二来是减轻家里负担。”徐祖斌说起把孩子留在身边的原因很简单。

“其实他们是担心我的安全,现在外面的疫情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加大,外面的工作也不是很好找,还不如留在家里种植烤烟。”徐涛放下书本,接过话茬。

“这两年,中坝乡政府和村两委对烟叶的扶持力度加大,大户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烟技员的服务又周到,按照现在的34亩地,一年下来,基本上可以挣10来万的样子。加上天麻和蜜蜂的收入,又可以挣个5万左右……”徐涛对现有的政策如数家珍。

说起留在家里的原因,徐涛坦言,“一来是父母亲年纪大了,种烟劳动强度较高,今年种植面积较大,担心他们的身体吃不消。二来是觉得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想利用自己传媒专长,留在家乡,发展烟叶的同时为家乡的土特产拓宽销路。”

在他看来,现在网络带货是热门,他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就是传媒,想利用自己的专长,把烟叶生产全过程拍成视频,教更多的乡亲们会种烤烟,把家乡的土特产通过网络卖到外面去。

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烟地里劳作。仲夏的房县中坝,中午天气炎热,但也不能阻挡勤劳烟农的双手----给烟叶揭膜。徐涛和父母亲一样,脖子上围一条毛巾,不时地给自己擦汗。

“这孩子能吃苦,天气这么炎热,和我们一起在烟田揭膜,一点都不含糊。”驻村技术员王传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次指导烟叶生产的时候,不免多提醒他注意休息。

“这点苦不算什么,我现在最着急的是对烟叶生产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我不仅要在烟师傅们的指导下把烟叶生产环节抓好,我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仅烟叶生产,还有天麻种植、蜜蜂养殖技术,这些都是我接下来要学习掌握的范围。”徐涛坦言。

王传波把徐涛的话放在心上,“每次去他家里的时候,我都会带几本烟叶生产、天麻种植和蜜蜂养殖方面的书籍,烟草公司也组建了相关方面的学习兴趣群,也希望他能够尽快成长起来。”

于是,常常看到这样的喜人景象。农忙闲暇之余,在烟地里,徐涛就拿起烟草种植技术的书研究起来,比对烟叶农艺性状,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时拿起手机,随手拍,把生产中遇到的困惑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请教微信群里面的老师,亦或驻村技术员来的时候,拉到烟地里一问究竟。

第三次见到他的时候是收购时间,在中坝烟叶站收购场所,徐涛抬着满框子黄金叶,伴随着电子播报音,稍微厚黑的脸庞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今年34亩烟叶,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卖17万不成问题,比当初预想的要好。”寥寥数语,坚定了他当初选择种植烟叶的这条路。

且不说从大学生到烟农转变的艰辛历程,更不必说从门外汉到技术员口中的 “熟手”,单从跳出农门,本可以在外面花花世界游弋,最后选择回归农村,反哺农业的精气神,让笔者由衷地敬佩。

“农村也有广阔的舞台,明年我还会种更多的烟叶,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离别时,话语不多的他冲着我坚定地说道。

【责任编辑:白菲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