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潜江样本 ——竹根滩镇破题推进基层政务服务“零距离”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4日11:47 来源: 潜江日报

“儿子还小,上月股骨头坏死手术后,我行动也不便了,正犯愁怎么去镇上申请低保。没想到,镇里和村里的干部知道后,主动上门帮我把手续全部代办好了。”8月1日,竹根滩镇群联村13组村民李宏山谈起前不久办理农低保事项时感慨道:“现在老百姓办事真是太方便了,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好时候!”

让李宏山满满幸福感的来源,正是竹根滩镇大力推行“服务前移,干部帮办”的创新做法。5月下旬,全市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一门一窗”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该镇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经验模式在全市推广。7月中旬,省政务办在梳理全省基层政务服务先进做法时,竹根滩镇作为潜江唯一代表榜上有名。

“一门集中”,暖心便民服务杜绝“多次跑”“跑多次”

办理身份证、老年优待证,申领低保、养保老险,审批宅基地、砍伐证……在农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事项以往都要到“街上”办,远的要骑一个多小时车,近的也要十多分钟半小时。距离是一方面,最让老百姓“窝火”的是,办事时常要跑多个地方,一趟、两趟还不一定能办好,时常将“小诉求”拖成“大问题”。

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办事需求,去年4月,竹根滩镇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门集中办理”政务服务改革要求,强化资金投入,将原先设在镇政府旁不足百平方米、“七站八所”分散在外的老便民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至依托镇农技站土地新建的四层楼便民服务中心,并全面取消基层“七站八所”设立的分大厅,将276个镇级办理事项全量进驻,全力确保基层群众办理事项马上办、就近办、一窗办、一次办。

“一楼服务大厅有400多平方米,二楼是党员群众活动室,三楼是‘七站八所’集中办公区,四楼是多功能会议室,现在群众来办事体验感好多了。”跟随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俊芳的脚步踏进敞亮整洁的服务大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红色大字跃入眼帘、格外醒目;环绕办事通道排列的公共服务区、后台审批区、自助服务区、政务公开区、休息等候区以及茶水室、调解室、值班室等功能区设置规范、一应俱全,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记者了解到,为营造规范、便捷、高效、温馨的办事环境,该镇还在群众集中办事的公共服务区优化推行“2+N”模式服务窗口设置:除公安户政、市场监管2个专窗外,还重点设有2个全科无差别受理窗口、2个帮办代办窗口、1个统一出件窗口、1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群众来便民服务中心办事,从事项受理到事项办结出件,可以实现“只进一门、一步到位”。

休息等候区还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书报架,便民服务箱里有笔、便签纸、剪刀、老花镜、不干胶,医药箱里有创可贴、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碘伏、口罩、清凉油……穿行在竹根滩镇便民服务中心,“只进一门、一步到位”服务,处处体现着便民为民暖心细节,在全市率先推行“群众办事花费、政府财政兜底”的故事更让人感到政府为民的真情实意:今年4月,该镇主要负责人在便民服务大厅暗访时发现,仍存在部分办事群众跑进跑出现象。一问才知,有些证件需要复印、打印,群众要到镇上去找打印店办理。为此,该镇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在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办件材料一次性告知的同时,由镇政府出钱为中心添置必要的打印、复印、座机等便民设备,今后所涉进厅群众办事产生的相关费用,全部由镇政府据实保障。

来源:潜江日报

作者:潘建军

【责任编辑:鲁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