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王路港)在浠水县竹瓦镇和汪岗镇的交界处,有一条全长10.9公里的铁华支渠,辐射灌溉竹瓦镇铁路村和汪岗镇扒锄港、天子坳等六个村。今年,这六个村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彻底打通了“心”“水”两路的梗阻,赢得了抗大旱的主动权。“尤其是近日连续高温,我们始终坚持在抢险抗旱一线,每天都有沟通,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浠水县竹瓦镇铁路村党支部书记南天保说。
正在加固的铁华支渠这一段,位于竹瓦镇铁山村境内,南天保正在和下游的汪岗镇扒锄港村党支部书记夏新国一起商量着加固高度和具体的分段放水灌溉的时间。“今年,我们通过几个村的在一起协商,把渠道修好,不分你的我的,以把水放下来为主。”夏新国说。
铁华支渠涉及两个乡镇,承担着7000多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往年旱情发生后,沿线的各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经常会因为灌溉用水多少吵得不可开交。“我们这个村,那边三个组十几年没有通渠道,以前有矛盾,吵嘴打架都有。”浠水县汪岗镇扒锄港村10组村民南得田说。
今年旱情发生后,铁华支渠沿线的六个村的党员群众统一行动,提前清淤了村里斗、农、毛渠,没有发生一起因农业抗旱用水引起的纠纷。“在抗旱过程中,我们六个村就像一个村一样,长期在一起,特别是我跟铁路村的,基本上天天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以水为主,现在根本就不存在有矛盾的问题。”夏新国说。
矛盾的消去得益于铁华支渠抗旱一线“临时党支部”设立。如今,六个村的党支部书共同商量、集中解决问题,每个村的村干部和党员,24小时轮班值守渠道,管水护水,彻底改变了过去各村修各村的渠,各自为战的模式,通力协作,不仅打通了各村渠系连接的堵点,更清除了多年来横在沿线村民心底的“心障”。“各方面工作做的非常具体,非常到位,一切都很顺畅,关系搞得非常密切,这样解决了群众的矛盾,现在只等水来。”村民南得田高兴地说。
截至8月12日下午4时,铁华支渠流量可达到0.65立方米每秒,预计晚上可到达扒锄港村,两天左右可覆盖6个村,保障抗旱用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