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桂江 熊婧)“我既然来了,肩上抗的就是责任。”8月12日,绿杨乡栗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健为村里带来抽水泵、灌水带等抗旱设备,助力抗旱,保障生产。“连续干旱,水稻田里裂开了缝,我们要尽力保住农民群众的这块‘心头肉’。”
近期,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绿杨乡农户12000余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情。面对日益严峻的抗旱形势,绿杨乡组建了5个专班,乡、村干部每天顶着烈日在稻田间奔走,实地查看旱情,共召开党员代表会、塆组会等70余次,共同商议“抗大旱保丰收”事宜。得益于“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党员群众自发组建一支支抗旱服务小分队,对本村抗旱工作进行指挥调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农业粮食稳收。
“周队长,我家的田什么时候安排灌溉?”栗林村二组村民周保良有些着急。周保良是栗林村的种粮大户,眼看着自家田里没水了,集中配水又还没有轮到自己,顿时坐不住了。
“已经安排了,今晚七点前就可以引水过去,不会忘了你的。”栗林村抗旱服务小分队队长周望胜笑着回答。
协调配水是应对旱情的有效办法。栗林村通过召开代表会议,党员、群众共同推选出无职党员周望胜担任抗旱服务小分队队长。
“让老周当这个队长,真是选对人了,我们很放心。”村民周长寿说。
周望胜今年57岁,是一名无职党员,在防汛抗旱工作上经验丰富,在村里的威信也很高,可以说是一名“土专家”。“对于抽水、灌溉我还是了解一点的,既然大家让我来协调配水,我就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会上,周望胜向大家作出表态。
在周望胜的带动下,8名群众加入了抗旱服务小分队,通过组织村民找水源、修水渠、添水泵,科学调水保丰收,村里水稻、黄豆、花生等农作物的灌溉问题得到及时缓解。
据了解,绿杨乡严格落实“广辟水源、疏通渠道、压水管水”要求,在每村成立至少1个抗旱服务小分队,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及时主动为群众抢修各类抗旱机具,共开展维修活动30余次,调处各类用水矛盾纠纷12起,组织清淤渠道11.8公里,出动抗旱设备80余台套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