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近期,由于降雨较少,持续干旱,截至20日,浠水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1.79万亩,成灾面积8.82万亩。当地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面党旗飘扬在抗旱救灾一线,一件件红马甲穿梭于田埂、丛林间,通过支部联建、典型带动、志愿服务,引来汩汩灌溉水,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田……
旱情就是命令
浠水县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立足抗大旱、抗长旱,落实抗旱责任,加强水源管理,全力以赴抗旱保丰收。“要迅速动员各方力量,紧急行动起来,打一场抗旱保民生、保丰收、保稳定的攻坚战,努力把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浠水县委书记付宇在关口、团陂、汪岗等乡镇检查指导抗旱减灾工作时强调。
县“四大家”领导包保乡镇,顶烈日、冒酷暑,持续奔走在田间地头;县直单位落实抗旱责任制,应急、水利、财政、气象等部门加强协作,部门组建抗旱工作专班,深入15个乡镇(区、处)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8000多万元,投入机动抗旱设备0.68万套台,投入抗旱劳力4.57万人,62座水库开闸放水,累计灌溉面积66.4万亩。
支部就是堡垒,党员就是旗帜
“粮食就是我们农民的命啊,引来了这口水,我们的稻子算是保住了,这要感谢我们的大队书记徐贤良,真的把我们群众放在了心上”。望着即将挖通的引水渠,黄泥畈村二组村民老徐激动地说到。
黄泥畈村位于浠水县团陂镇北部的华桂山脚下,持续的高温干旱少雨,让正处于灌浆阶段的水稻面临着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该村二、七、八、十组的情况最为严重,望着快要发裂的500余亩稻田,3位种粮大户急得睡不着觉。徐贤良做好了长期的抗旱准备,带领黄泥畈村党员群众积极主动的开展抗旱保苗行动。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该县成立党员抗旱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员”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带领群众抗旱自救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还开展情绪疏导、灾情统计、寻找水源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增强群众战胜旱情的信心和决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
目前,该县8475名党员干部自觉听从命令、听从指挥,冲在抗旱救灾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为党徽添彩。
驻村工作队化身“搬水员”
8月20日,蔡河镇杨畈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带领驻村队员与村干部一起,顶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农作物长势,了解农田灌溉设备、引水抗旱、灌溉水源及重点农户生活情况。调研途中,发现村重点监测户艾春华以及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缺少抗旱力量和抗旱设备,如果不及时帮助他们,农户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让他们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
面对复杂情况,驻村工作队科学研判,快速行动,精准发力,以点对点的方式精准抗旱帮扶。驻村工作队组织起6人的党员抗旱志愿队,逐一派发任务,落实包户抗旱工作机制,组织人员疏沟渠、牵水管、清线路,多措并举,动用一切设备和力量帮助农户引水灌溉,及时帮助困难农户全力抗旱保苗,努力开展生产自救,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和村党员群众共同努力下,杨畈村利用4台抽水泵连续作业,为村6户困难家庭解决了抗旱难的问题,农户19.2亩稻田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驻村工作队的务实之举为农户解了燃眉之急,灌溉了农田,浸润了民心。
这是该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参与抗旱救灾的缩影。7月初以来,全县多地持续高温晴热少雨,旱情发生以后,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动员全县驻村工作队参与抗旱,以抗旱保收为当前第一要务,529支驻村工作队、1204余名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沉在抗旱一线,千方百计调水保收、保民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