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政务资讯

路通渔山 鄂湘交界“悬崖村”变幸福村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2日16:33 来源:

微信图片_20220902135917.jpg.jp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潘庆芳 黄韵 张仕斌)盛夏时节,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天蓝云白,满目苍翠。

渔山村1组62岁的洪九英打开牛栏,走在畅通的村路上,边甩响牛鞭边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渔山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几年,她家从一贫如洗到养殖肉牛、土鸡,年收入过10万元。

渔山村党支部书记饶以明指着村民家门口停放的私家车,高声笑着说:“没有交通的变化就没有渔山今天的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村连组入户的公路引领土、白、苗村寨蝶变,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13万元,村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小康生活。”

微信图片_20220902143545.jpg.jpg


“壁挂村”天堑变通途

山大人稀的渔山村,曾是鄂湘交界有名的“悬崖上的村庄”、“索道上的村庄”、贫困村,是鹤峰县最偏远的行政村,海拔近千米。

站在渔山索道旁,铁炉白族乡公路中心主任钟胜说,索道距谷底近500米,相当于160层楼高,另一侧直线距离不过500米是湖南桑植。过去村民出村只能沿着悬崖边的荆棘小道下到谷底,过了溇水河再爬上对面山崖到走马镇柘坪村,来回一整天。如果到集镇,要两天。

2013年,村里用捐款将单独的一根钢索变成三根新钢索,村民需要靠索道“铁篮子”过天险出山,村里娃娃们通过这条索道上学的路途被媒体称作“云端上的求学路”。

说起没通公路时的苦,6组63岁村民刘再清连连摇头,“之前泥泞小道出行是手脚并用,有了索道吊篮出行害怕不说,一次最多运400斤鲜茶到对面走马镇,茶叶没有看相价格也低。”

党的十八大后,鹤峰县交通运输局开启了难于上青天的渔山筑路。

“在崖壁凿公路,简直异想天开。”原铁炉公路中心职工向前认领任务后,有人劝他“迷途知返”,有人泼冷水、等着看笑话,就连家人也劝他别把自己“搭”进去。面对质疑,向前毅然决定搏一搏。设计没人就自己爬悬崖、钻山林,资金有缺口就自己找政府、跑部门……

鹤峰交通人坚持“自然最好、协调最美、实用最久”的理念,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2015年9月投资80万元的悬崖公路一期正式动工。2017年这条采取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天路”建成通车,男女老少兴高采烈放鞭炮庆祝。

交通年年有投入、公路年年有变化。鹤峰县农村公路局局长闵斌说:“鹤峰交通人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调配工程技术人员为渔山村修路,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为渔山村修路65公里,实现了组组、户户通硬化路,并配套完善钢护栏等公路安防工程,设置候车亭,让客车进村,村民们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天堑变通途,似乎一夜之间,渔山村便跨越了千年时光。2019年由新华社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减贫奇迹》第二集《天堑通途》播出,渔山村以“从山川阻隔到天路横越”的脱贫案例入选此次专题纪录片,成为中国减贫奇迹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902143848.jpg.jpg

因路而变的幸福村

有路好脱贫,2018年全村“户脱贫、村出列”,贫困象征的渔山索道,成为旅游景点。

路通产业兴。车行渔山村,片片茶园满眼绿色,阵阵茶香沁人心脾,棵棵玉米长势喜人,栋栋别墅沿路而建。饶以明说:“没修路和时喂的猪也卖不出去,现在车能开到家门口,什么都方便了。”

刘再清家门口,鄂QK0L81厢式货车里装满烘干茶叶,他笑着说:“一车值1万多(元),一天可收购加工5000斤鲜叶,带动周边28户村民一起种茶致富。”

在鹤峰县言宇茶叶专业合作社,收购、选叶、杀青等制茶程序有条不紊进行。村民吴义清边将鲜叶放到秤上,边说“今年已采4万多斤,刘再清的收购价比别人高出1、2毛钱,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刘再清说:“组组通公路后,每斤鲜叶比过去涨了2-3毛钱。去年卖5万多斤干茶,还种植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公路让我们脱贫,家里有了小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看着家乡一天天变好,土生土长的白族青年张静2017年返乡创业成立公司,注册渔山茶叶坊、鱼山粑粑食品坊。“直播带货销售茶叶、手工粑粑等土特产,去年毛收入15万元,路好了土特产当天就能快递到州城,飞到天南海北,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自己也买了小车。” 

好村路带来好效益。“多亏了张静,我这把年纪也能在家门口捡钱。”82岁的村民鲁双桂开心地说,好茶每公斤能卖到60元,一天就能挣100多元。

路通渔山,幸福翻番。饶以明说:“引进市场主体发展有机茶叶、箬叶等产业,兴建水电站、冷库仓储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便村民在家就业,带领村民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鹤峰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肖红胜说:“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交通人将继续想方设法服务好渔山村的出行和发展,早日提档升级渔山村幸福小康路,方便村民出行和增加农民收入。”

一条条水泥路连通前山和后山,一辆辆大车小车开进农家和基地,一次次直播带货让土货变成山珍与佳肴,有机茶等致富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鹤峰县委常委、副县长冉俊杰说:“渔山村的变化,是交通助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借助‘交通和公路+’优势,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导村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赵秀琳】